苏州民间有“上灯圆子落灯面”的饮食习俗,而且对元宵吃圆子非常的重视。说起元宵,还和奔月的嫦娥有关!在《三余帖》曰:“嫦娥奔月后,羿昼夜思惟成疾。正月十四夜,忽有童子诣宫求见,曰:‘臣,夫人之使也。夫人知君怀思,无从得降。明日乃月圆之候,君宜用米粉做丸,团团如月,置室西北方,呼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耳。’如期果降,复为夫妇如初。”
嫦娥奔月后,并没有像后来人们想象的那样,独自在广寒宫潸然泪下悔不当初,也没有一人在那里寂寂寞寞舞舒广袖,而是早在某年的正月十五那夜,由于后羿供奉了“团团如月”的元宵,她已经回到后羿身边,两人“夫妇如初”了。正月十五月圆之候,用“米粉做丸”,成“团团如月”状,竟使嫦娥夫妇团圆,后来民间流传吃元宵取“团团圆圆”之意。
沈灵慧跟着凤娘去了屋里去做圆子,问:“凤娘,人们都说紫姑神非常神,能给我讲讲吗?”
凤娘擦了擦手说:“这紫姑神啊!是咱苏州人福星。传说紫姑原是一个令人同情的小妾,因为受大妇妒忌,常叫她去干些脏活,正月十五那天,被大妇害死。据说,她死后,天帝见怜,因她生前常干脏活,就令她当了厕神。就是咱们上的茅房也叫‘粪坑’,上茅房也叫‘蹲坑’,于是便俗称紫姑神为‘坑三姑娘’,有人甚至称她为‘粪坑娘娘’。”
沈灵慧疑惑的问:“就一个粪坑娘娘,这有啥可稀罕的?”
凤娘笑着说:“最主要的是民间传说她占卜很灵,所以每到正月十五夜,老百姓就要扎‘紫姑轿’接她回来,请她显灵。现在苏州的这些占卜活动,大多是由‘接紫姑’演变而来。传说紫姑对蚕桑的收成占卜极灵,苏州是丝绸之乡,许多老百姓以养蚕植桑为生,所以每年的正月十五,苏州的蚕农们都要迎请紫姑回家,以祈求蚕桑丰收。苏州的乡村还有用白粥祭蚕神,祈求自家育出的蚕能吐出优质的丝,能卖个好价钱。民间说紫姑是蚕神,也有人说蚕神是嫘祖,咱苏州还有先蚕祠。”
沈灵慧陷入了沉思,她想着这紫姑神的故事,觉得非常的出奇。
凤娘在锅里加上水,加旺炉子的火,锅里的水没多大一会儿就开始沸腾。她慢慢的将圆子入锅说:“等吃完圆子,我们去走三桥。”
元宵节这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穿着新衣,在皓月下观看花灯,走三桥是一项专属女性的活动。据长洲、元和等志书记载,元宵夜苏州妇女早就有走三桥的习俗,妇女在元宵之夜结队而行,走过三座桥便回。一般来说,她们都会挑选一些名字吉祥的桥来走,如寿星桥、吉利桥、太平桥等。据说走三桥可以消除百病,所以也叫“走百病”。过桥渡河,在古人看来是“度厄”的象征,走过三桥,就度过了一年中的众多灾厄,就能终岁无百病。而“渡河”二字,在南方又和“渡祸”谐音,因此过桥更有了克服灾祸的寓意。
沈灵慧问:“为什么我们女人的地位这么低呢?”
凤娘笑着说:“我们地位也不低啊,前几天,有一位绣娘靠绣技还赢了苏州的男人们。”
沈灵慧一愣神,突然反应过来,这是凤娘在说她,她赶紧说:“哪有,刺绣本来就是女人干的活,他们那些大老爷们,都是大老粗。”
凤娘把圆子盛出来,热腾腾的蒸汽瞬间把屋子也笼罩了起来,说:“赶紧吃吧。”
沈灵慧拿起筷子和勺子,一边吹一边吃,一会儿说:“咱们女人在刺绣方面,不能输给男人,连刺绣在输了,就真的没地位了。”
凤娘看着沈灵慧,心里不由地感叹,这么小的孩子,哪知道人世间的百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