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送一封信(2 / 2)

拜相 秦君隐 1623 字 1个月前

吴怀安是聪明的孩子,他虽然没见过大世面,可从来没少打听,京城里风风雨雨他都略有所知,也知道薛继打的什么心思,可他一点也不慌乱,反而兴致勃勃应下了,一副要大展身手的样子。

说通了这孩子,薛继便回了自己屋里,点了桌上的烛灯,铺开信纸提笔就要写。可才落下一行字便犹豫了,放下笔,将写过的信纸投入一旁炭火盆,看着它化为灰烬。

不能用纸,太容易被发现了。薛继是想起了陈渝的做法,忙翻箱倒柜的找,好不容易才翻出一匹素麻料子,裁下一块,在着麻布料子上落笔了。

言简意赅写明了意思,这便停了笔,薛继又将剩下的素麻料子裁剪了一番,翻来折去摆弄着,正巧沈玉容推门进来,急忙招了招手让她过来帮忙。

“夫人,替我把这缝上,把这个藏在里边。”

沈玉容仔细看了半天,险些没笑出声来:“夫君这做的是什么?”

薛继摆了摆手,知道自己做的粗糙,无奈道:“反正是绑在头上就是了,我让吴怀安扮孝子混出去,这做个样子的。”

沈玉容又仔细看了半天,却将他折叠好的碎布丢到一边,拿起那写了字的麻布往里屋走。

薛继不解:“你这是做什么,我折腾可久了!”

沈玉容回头指了指他,不知该笑他什么好。“我找一件孩子的中衣来,给夹在里面保准看不出来,哪儿有你这么费事的。”

薛继看着夫人捻着针线开始忙活,心里尽是暖意,脸上不自觉便露了笑容。

次日正午,薛继果然带着吴怀安再去了那老秀才家中,老家奴已经将老秀才的遗体放入了棺材,他自己也已经换了白衣孝服,就等着人来。

薛继给吴怀安换上了略显宽松的孝服,暗里确认了一次那信在他衣服里才松口气,移开目光看向那老家奴:“你就说这孩子是你家主人的遗孤,他只管哭,守门的问上什么你看着回便是。”

老家奴仍有些疑虑,看了看棺材又看了看薛继身旁半大点儿的孩子,小声问道:“信在他手上?不会被查出来吧?”

薛继信誓旦旦道:“一定不会,你只管放心。”

老家奴叹了口气,推上载着棺材的板车便往外走,吴怀安回头看了薛继一眼,薛继朝他点了点头,眼中是赞许和鼓励。吴怀安鼓足了勇气,跟上了老家奴的脚步,还自觉的搭把手扶着板车边儿,出到外边路上便开始啜泣落泪,行人看了还真像是这么回事。

到了城门下,果然又守城士兵来盘查,老家奴哽咽着一句一句答话,又由着士兵搜了身,开棺检查了里边确认是个死人没藏东西,这才开了城门放行。

吴怀安看着年虽不大,哭得又惹人怜,士兵随意搜了两下压根没往心里去,哪里能想到这便是漏了一条大鱼,将要让太子和褚邱的谋划毁于一旦。

出了长安城三十里,吴怀安自觉停下了,脸上的镇定自若一点也不像十四岁的孩子,他看了看老家奴,开口道:“行了,就到这儿吧。”

老家奴一愣,才意识到这孩子是去送信的,跟他不同路。许是年纪大了总会对孩子上心,他有些犹豫地看着吴怀安:“你一个人路上可以吗?”

吴怀安轻笑了一声:“这你就不必费心了,走了。”

说罢,吴怀安按着薛继给他指点的路自顾自走了,身后老家奴看着他的背影揉了揉眼睛,京城中的孩子、官家的孩子原来是这么成熟的吗?

吴怀安在天黑前赶到了最近的驿站,一手交钱一手牵了马也不管是不是夜里扬鞭就往许城赶,夜里风寒他也没感觉似的,风刮在脸上冻得生疼,他眉毛都不皱一下,如此加急赶路,不出两日便到了许城。

吴怀安四处打听着宁王的行踪,想尽办法问了各式各样的人,终于摸到了一处客栈。吴怀安抬头看了看着客栈,心里有些莫名,好端端的王爷不住驿站何苦自个儿掏钱上客栈找委屈?

想了想便不纠结了,吴怀安直接上了二楼挨间问去,问了几间客房了里边都不是他要找的人,心里不由得有些焦急了。

“谁?”

敲门问到最里边的一间客房,终于听到了似乎是宁王的声音,这声音一听便异于常人,其中透着威严。

“在下吴怀安,薛继薛大人命我给您送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