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沈怀瑾回来的缘故,府里上上下下都察觉到了几个主子的愉悦情绪,气氛也不由得松快了起来。
老太太也是有准备的,知道过两天要论功行赏,便让管事们开了库房,把所有的红绸布都拿出来,准备着装点一番。
这事儿自然是瞒不过谢氏的,谢氏跑来找秦初雪打听,这才晓得了沈怀瑾大胜而归的消息,欢喜得跟什么似的,一个劲地“阿弥陀佛”。
就这么怀着喜悦的心情等待了两日,果然陛下在朝会的时候宣布了平乱和剿灭鞑子四十万大军的消息,这下朝堂彻底炸了锅。
这件事自然是件天大的好事了,陛下也有意利用这一次的大捷来一洗之前哗变而带来的压抑。
所以这一次迎接大军凯旋的规格空前地高,仪仗一直铺到了城门外十里。
陛下将四皇子带在身边,亲自去接大军回归,之后整个京都都鼓乐齐奏,贩夫走卒也奔走相告,一扫之前的颓靡,冲散了悬在京都头顶的乌云。
沈怀瑾亲自献上了誉王的首级,四皇子替陛下接过,奉到御前。
陛下当即表示沈怀谨记上头功,随后命人将誉王的首级挂在了城门上,之后带着沈怀瑾等一干文武百官回了皇宫。
得了消息的靖国公府自然张灯结彩,不等宫中的宴席开宴,登门送礼的人已经络绎不绝。
许多身份高的,秦初雪不得不亲自出面,和谢氏一起相迎,脸都快笑僵了,才知道这大喜事也不是那么好应付的。
只是让满京都的人都没有想到,第二日朝堂上论功行赏的时候,陛下格外厚待沈怀瑾,非但封了他做忠王,还将靖国公府的爵位也恢复了,甚至直接要让沈怀瑾身兼两王。
这下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可刚经历了京都哗变的百官们,如今还心有余悸,纵使这于理不合,却是没人敢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还是沈怀瑾站出来,劝陛下收回恩赐,只领了忠王的封赏,陛下觉得不够,沈怀瑾当堂便跪下陛下换个恩赐,希望以王妃之礼,重新迎娶秦氏为妃,旁的赏赐一概抵消。
这下倒是让文武百官们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不免佩服起沈怀瑾的急流勇退。
而他的这番请恩,却是正好戳到了陛下的情感点上,在历经了两个儿子相继背叛后,这种浓厚的感情正好是陛下所渴求也羡慕的,很是为沈怀瑾的重情而感怀,立即便准了他的请奏。
这其中是否有权力和利益的考量,暂且不知,但得了陛下亲自下旨赐婚的沈怀瑾,是真的发自内心地高兴,立即迫不及待地跪下谢恩。
一时间百官也为他的这种重情重义的行为而赞誉连连。
就连四皇子也很是欣赏,还表示要亲自参加两人的婚礼。
有了陛下的圣旨,又有了四皇子的观礼承诺,百官们无不纷纷道贺,也表示要去喝杯喜酒。
等到圣旨传到了靖国公府,老太太领着两个媳妇和两个孩子一块儿领旨的时候,秦初雪都傻眼了,呆呆地半天没有回过神来。
还是谢氏替她高兴,兴奋地道贺:“太好了妹妹,你和二爷终于是修成正果了!”
“从今往后你就是忠王妃了,是唯一的正妃,虎儿也是小世子了!”
这天降的大喜真的把秦初雪给砸晕了,她怎么也没有想到,沈怀瑾说的喜事竟然会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