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来晚了,恐怕就捡不到了。”
说完,三个小伙伴又匆匆忙忙地跑开。
秦初雪看着他们的背影,那打着补丁的粗布衣裳,在海风中鼓动。
她又看向自己篮子里的贝壳,忍不住扭头对沈怀瑾说道。
“没想到于我们而言,不过是一时兴起的趣味,在他们的眼里,却已经是补贴家用的劳作。”
随即轻叹一声。
她也做过一个辛苦的打工人,也曾为了活着而拼尽全力。
如今看到这些孩子,感同身受的同时,也越发珍惜当下不愁吃穿的生活。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沈怀瑾的庇护。
沈怀瑾感受到了她叹气生中的情绪,伸手揽在了她的肩头。
“虽然百姓们生活不易,但也从未放弃过。”
“他们在用心的活着,我们也该越发地认真才对。”
“而我要做的,就是更加努力,为我们,为这个家,撑起一片足以遮风避雨,衣食无忧的天空。”
他看向她,满眼的温情。
秦初雪轻轻点头,扭头看向在海边忙碌的孩子们说道。
“咱们回去吧,虽然不知道那青碧螺是什么样的。”
“有机会我们路过码头的时候,买几串吧?”
她能为这些孩子做的不多,也并非那等有能力接济天下的能人。
沈怀瑾点点头,接过她手里的篮子,带着她往岸上走。
等二人回到院子,已经是日头高悬。
洗漱一番换了身衣服,崔嬷嬷已经命人将饭食端了上来。
折腾了一早上,两人也有些饿了,吃完之后,秦初雪亲自拿着篮子到井口刷洗。
也将沈怀瑾捡的贝壳,小心翼翼地用猪毛刷洗干净,又用细棉布将水渍擦干。
“芳心,你帮我寻些珍珠来,我想用这些贝壳做个风铃。”
“风铃?”
芳心纳罕,疑惑极了。
秦初雪这才想起,她见过的大宣朝的风铃,都是那种挂在寺庙活着殿宇的铜铃,所以芳心才不理解,她口中的风铃是什么样子。
不过,如果要解释,她反而不知道怎么说。
“你就帮我找一些珍珠,我待会儿做一个新的,你没见过的风铃。”
芳心一听,满怀期待地去准备。
秦初雪又要来了一个细头的凿子,和做金器的小手锤。
等到进了屋,芳心的珍珠也拿了一小匣子过来。
崔嬷嬷见她要做手工,也将放着针线的篓子拿了过来。
“夫人还是让我来吧!”
“都说这有孕的女子不宜动针线的!”
秦初雪一愣,倒是没想到还有这种说法。
她看了看手里的针线一时有些犹豫起来。
可一想到自己想要送礼的人,又踌躇着问崔嬷嬷。
“我并不是要缝制什么,只是做个风铃,应该不会有影响吧?”
“再有我串线倒也不用针。”
见她一副恳求的模样,崔嬷嬷还是心软了。
“那......不动针或许没事。”
秦初雪眼睛一亮,小鸡啄米似的点头,随即开开心心地捏着一根细棉线串起了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