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配不上(1 / 2)

宋有根难以置信,立马拿了一个毛笔进屋,嘴里喊着宋婆子给他研磨;反而自己急不可耐,在嘴里滚了两下竹毛笔就去滚墨了。

宋婆子很是嫌弃道:“这咋养孩子不等毛干呢。”

安宁只是在一旁笑。

宋有根特别的喜欢笔,但是平均三四年他能添置一支笔,主要原因就是比太贵了。如今一大把的笔握在他的手里,小老头就有些激动。

同村的小老头在窗外看着,有人一个劲儿的问着好不好用。

宋有根:“我一点都不抬举这孩子,她给我的东西就没有不好用的。”

说完这句话还看了宋婆子,问她,“还给不给我扔了。”

这就是怼宋婆子,说他养孩子不等毛干。

宋婆子有前科一下子就红了脸,瞪着宋有根,说:“死老头子,哪壶不开提哪壶。”

转而笑着对安宁道:“三娘今年的地要种啥?婶子给你种去,省得你叔没事就拿以前的事膈应我。”

宋有根:我只是提醒你,免得你得意忘形。

安宁:“我想种玉米,回头真的要麻烦婶子。”

宋婆子,“你要种啥?”

安宁:“婶子我要种玉米,就是你在我家看到挂在墙上的,黄黄的一棒一棒的东西。”

“那是你要种的。”宋婆子在安宁家里他们看到过,但是没想到她是要种这的东西。

“那东西能吃?我怎么看到那个小七拿着喂马呢?”

宋婆子这里疑惑的说着,窗里窗外的小老头们也都看她,一个个有怀疑有不解。

安宁笑道:“婶子,我要种的这种粮食叫做玉米;是旱涝保收的一种铁杆庄稼,只要不被大风刮倒,只要井里有水,我就有收成。”

村里的那些老头一听,有些不可思议。村里的五谷有应旱的有应涝的,还没听说有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

“有没有人跟我试用一下?”安宁笑着问。

“怎么种?”村里种了一辈子地的人不懂这个新作物怎么做。

安宁仔细的想了想,播种机怎么种的地她没看到,但是结了玉米棒子时她去了地里;那时候是掰着玉米棒子煮着吃,感脚玉米杆的距离是一脚前后。

至于种的深度,安宁觉得五六厘米的深度应该差不多。回头种地的时候她去看看,种多深和土湿度也有关系的。

于是总结结果和这些小老头们说了,小老头们又问了产量能有多少?这下可把安宁问住了。

小老头们一看这情形,立马歇了跟着种植的心思。

安宁秒懂,土地打的都是口粮啊!一年不收成就容易挨饿,所以根本担不起风险。

安宁还想大力发展一下玉米,看来很难和他们达成共识。

宋有根这时候用竹笔写了几个字,连连称赞着笔很好。

安宁道:“那把村里的孩子联系一下读书这事,除了笔墨纸砚还有束脩,是不是还差一个宽敞的房子?”

宋有根有些迷糊,“你这是要把先生请到村上来。”

安宁点头,“我看了村里六七岁的孩子少说也有二十了,再加上十一二的孩子怎么着也得三十几个;这奔袭一样的去找先生读书,不如我们花钱请先生来。”

宋有根:“这年纪大的先生都拖家带口,怕是不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