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风是和煦的,那柔柔的风刮在脸上,让人格外的舒服。而安宁此时的话也如此,大家紧绷的心随着她的话渐渐松弛。
毕竟,这些牛每家每户都有认定的一个目标,就是母牛讲来产下小牛犊,他们都能够买的。
安宁答应了,也发现这些人也挺执着的,都想家里养一头小牛慢慢养成大牛。
这感觉怎么跟现代早期发展的车似的呢?这是把牛当成了交通工具,和她的想法倒是背道而驰;不过到最后殊途同归,都是把牛繁殖起来养起来。
为了这个目标,这里的牛千万不能有事。
二狗爹后怕的说,“还以为被骗了呢。”
刚才他就听到村里人窃窃私语,说这些牛可能有问题。
安宁听着懒懒得没解释。
自家养牛的二丫娘倒是懂一些,她说,
“这千里迢迢买来的牛必然是邦邦实实的,不然就得扔路上。”
安宁也是这个想法,她不担心这个,而是日后的饲养问题中还有不可抗的因素。
俗话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就摸着石头过河,必须得找稳妥又细心的人。
安宁瞄了一眼二狗爹,培养培养或许能行。她的想法也是有一次去二狗家发现的,矮矮平平的房子很是整洁。
平时可能大家都觉得这是二狗娘干净利索,但那时不是,二狗娘掉进了湖里病了好几天。他家还能那么整洁就两个人可为,一个是二狗,再一个就是他爹了。
一个能把家里打扫干干净净的男人,这个时期真不多见。大多数人主张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好多不插手屋里的事情,这女人不在家或者是病了,那家里是锅朝天碗朝地处处可见。
二狗爹还不知道自己的勤快被安宁看到了眼里,他把余下的柳枝拉走了。
二丫娘和安宁说着啥,这时,村里响起了集合的锣声,大家纷纷下山。
褚仓还在清洗着生蚝,不解众人放下手里的活计干什么?还问着用不用他去。
“那你单独留下来要干什么?”村里人现在防范意识很强,生活上的日积月累让他们明白,这挣钱的买卖不能轻易的泄露,不然他们早晚会丢了挣钱道。
就是蚝油售出时,安宁走了最后一关,他们不知道安宁往里又添加了什么?总之比他们熬出来的还要鲜香。
安宁就是加了海盐和鸡精,那是纯纯的鸡精;如今山上的鸡并不很多,所以添加的量也少,鸡精也还没有售卖。
二丫娘看安宁下山似是不知道宋有根干啥,就说了,“没想到老宋头还挺有速度,这就是我跟你提过的那个啥?”
二丫娘话没说完但表达的清楚,安宁懂得她的意思。
楚竹猗牵着安宁手,听着这话扬起小脖子问,“齐婆婆,你说的啥是啥呀?”
二丫娘笑了,“孩子一问我想起来了,对,老宋头说把民兵组建起来。”
安宁晓得现代有征兵的。这里的乡兵一问才知道也是列入官府兵籍的,一旦有战争发生都要征召入伍去的。
村头去往山上这块儿土地平坦,也是来回拉运鱼丸踩平的;且还铺了不少的碎石,就是防止开化土地泥泞不堪,形成了这里平坦坦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