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掌柜候在一旁,等着回话:“月前听了小姐的话,销了布匹出去,进了米面,如今粮食大涨,若是趁这时候卖出去,大概能收回三倍的银子。”
如今手下的人连连称赞,都说小姐有先见之明,若是还像从前一样做布匹生意,岂非家眷们都要饿死。
“也是,咱们库里的粮是时候该放出来了!”姜宁笑笑。
马明远道:“咱们十二家铺子的仓库里堆的都是粮食,共有二千二百石,照着现在一斗八两银子的价,这批粮食售出后,咱们家小姐就是在永州,也能排得上号。”
可姜宁算的账却不一样,照着现在这局面,夏历和安庆要分出胜负,至少也是月余的事儿了,如今白水城出城的人有严格的规范,除非是户籍不属此地的流民可离开,否则女人、孩子、老人可出城,青壮劳力不可出城。
这样自然是为了保障这场战争到了不得已的时候能迅速就地调派兵力,可也苦了百姓。
大部分人想的是,既然家里头的青年人都走不了,一些老弱病残、柔弱女子离了这儿,又怎么能活得下去,故而白水城人口流失并不多。
即便她手上的粮食全放出去,也只够城民吃个五日,五日后,还是一样饿殍遍野,何况,姜宁从不愿意为了心中的善,让众人跟着她做些血本无归的事儿。
她想了想,起身说道:“虽说商者重利,可有些银子该赚,有些不该赚,既然市场上大米八两一斤,白面十两一斤,咱们就比市场上稍低些。”
马明远不明白,他们辛苦筹了这么多粮,不就为了这一日吗?为何到手的银子,小姐倒不要了!
可主子说的话,他只有听着的份儿:“那照小姐的意思,咱们如何售粮?”
听得大小姐淡淡说道:“今日明日大米一斗七两银子,白面九两银子。”
马掌柜这才松了口气,做生意最忌妇人之仁,她还以为大小姐要散粮呢。
姜宁再次提醒道:“记住了,我说的是这两日的价,等过了明日,新的价格你们还得再报我定夺。”
如今粮食价格奇高,小姐这么说,自有她的道理。
马明远连忙应下:“小的知道了,这就传到下头的十二个铺子上去,今日开仓售粮,粮食的价格就按小姐说的办。”
姜宁抬抬手,让他退了下去。
明欢道:“小姐,咱们收的都是上等粮,而如今市场上售的大多是次粮,甚至有些是前年的旧仓粮,发霉发潮的也有,这个价格,实在是便宜了些。”
扶着希儿的手,姜宁踏上马车:“有得赚头就成,咱们总归是饿不着肚子的,可眼睁睁看着旁人饿死,岂不造孽。”
谢承衍也不知近日抽了什么风,孩子不管,家也不管,日日关在玉光阁,锄他那几棵银杏树。
姜宁这才刚着家,喜阁内就齐聚八个姨娘,如意姨娘坐在上首,下头齐齐排了一撮人。
看见这场面,姜宁便知道做皇后的为何老是犯头风,这换谁谁都得疯。
姜宁本想转身出府,回娘家转悠一趟,谁料清荔眼尖:“夫人这才回来,又要去哪儿?莫不是见了咱们几个不高兴?”
好不容易到了谢家,没人给自己下毒了,姜宁可不想逗人恨,她扯着脸强颜欢笑,退回了喜阁。
“怎么会呢,诸位姨娘都在,我高兴极了,打算让明欢去冰库里敲些冰来,给各位做冰镇山楂解解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