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葵酉之祸(2 / 2)

“怎会?不过是昨夜女儿得了母亲的话,出门赏玩,不巧那人从楼上忽然坠下,女儿亦是在场,这宁儿怎能不被吓到?故而才多留意了一些。”

姜晋松了松身子,靠在椅子上:“这倒也是,你一个女儿家,见那人活生生死在眼前,怎能不被吓到,往后还是少出去些好,婚期在即,你还是好好备下自个儿的凤冠霞帔,这赵家可不是一般人家,必定事事要上心。”

他语重心长道:“虽说咱们家门第上是原原不及赵家的,可也不能在本该办好的事儿上除了差错。”

姜晋一向是谨慎的,特别是对外头的事儿,总是能做到尽善尽美。

姜宁也总算是知道了,他之所以能早早考上秀才,又能在做官之前,就靠着母亲的扶持成为永州第一丝商,必定是有些过人之处的。

他这人,有些知耻而后勇的精神,又有肯虚心求教的姿态,做事也讲究稳中求进,算得上是个聪明人。

他知道姜云信的本事,便将蜀中的生意都交由他打理,自发现姜宁在官场上颇有天赋后,也不过分计较她孩子的身份,听从她的计划和安排,也肯把事情全交与她去办,可见也是善用人的。

若是生在了别人家,恐怕也只当姜宁一黄毛丫头胡言乱语吧!

不过他错就错在,对待张氏和她的子女们过于淡薄,这也成了姜宁心头永远的一根刺。

他们之间,从那时便只有互惠互利,再无情感可言,想起当初种种,姜宁心下甚至在想,若是哪一日她可以不再依仗姜晋,她会不会回过头来将姜家踩在泥地里。

也好让他知道,背叛母亲的滋味,也让他尝尝那种生不如死的日子。

见她眼神有些呆滞,姜晋伸出手在她眼前晃了晃:“宁儿?你这是作何?可是被方才我说的事儿吓到了?”

她回过神来,端起瓷杯也喝下一口参茶,借此掩饰着眼神中一闪而过的狠毒。

“是有些吓着了!这事儿无论从哪儿看,都透着怪异,不知红乐坊众人可还有活路。”

事到如今,不怪姜宁悲观,谁不知道,一个正四品大员哪怕在京都也是举足轻重的人物,无论在哪儿出了事都是骇人听闻的,何况是这般死法。

姜晋叹了口气:“红乐坊的主子是韦一诺,这女子年轻时是有些本事的,听人说,她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取一诺千金之意,只要她答应的事儿,就没有办不成的。”

这件事姜宁倒是第一次听说:“她世上真有人能有这般本事?”

姜晋难得在姜宁面前露出笑容:“宁儿这话便是有些浅薄了,你可见过红乐坊这位当家人?”

她来白水城的时日算下来也不过半年之期而已,图谋生存已是精疲力尽,哪里还能有时间打听这些事儿。

见她默默不语,姜晋转过来朝她说道:“你没见过也是理所当然,这韦一诺是二十年前安庆艳冠天下的女子,自前太后褚氏发起葵酉之祸后,这个女子也再没路过面,传说这红乐坊,便是她最后的藏身之处。”

姜晋年少到京都考学时曾见过一学子手上韦一诺的画像,单看那画,便已是倾国倾城,天人之姿,更别说此画已经过多次临摹,失了原主的神态。

听人说,韦一诺本人比画像上不知要好看多少倍。

就连曾经权倾朝野的楼丞相,也曾三番五次扬言要为了她归隐田园,种豆卖瓜。

他道:“能令貌若青山的一代名相楼寰宇为之倾倒,扬言只要美人不要江山的,那般姿容,你我难以想象。”

“可怕的是,有那般容貌,已是如利剑在手一般,更何况她还有寻常女子没有的野心,她曾说过,她不要楼相的情意,要的是他手上的丞相之位。”

一介女流,竟妄想登堂入朝,岂非要祸乱朝纲?

“奇怪的是,后来前太后同她于立春那夜洽谈整夜,自出了宫门,便她再也没有她的音讯了!传言她可是连马车都不曾下,就这般人间蒸发了一样。”

姜晋接着说:“后来便发生了葵酉之祸,此后连着几年,白水城因地靠夏历,也不甚太平,可红乐坊却几十年来依旧如火如荼、屹立不倒,传闻便是背后有众人不敢得罪的韦一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