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每位伟大的母亲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李俊峰的妈妈也不例外,将自己的爱倾尽在李俊峰身上,因为只有李俊峰这一个孩子,她不想再要第二个孩子,即使其他的人也经常劝她,再生个孩子养老,一个孩子,更何况是一个儿子,以后娶了媳妇就忘了娘了,都这样,诸如此类的话,李俊峰也听过好多次了,他就给妈妈说:“放心吧,以后我会养您的。”
每次说这句话给妈妈听时,李俊峰的妈妈便露出一脸的幸福,自然流露出来的。
妈妈虽然认识的字不多,但是在她走过的将近三十个年华当中,懂得了许多道理,许多常理,是经过了千千万万次地生活磨砺总结出来的,再通过现实中的加工,上升到了她这一年龄阶段中的个人哲理,这些理念影响着她的为人处事和其他她所要面临的种种场面。
这就是时间所带给她的人生宝贵的财富,带着这些踏循着生命的轨迹,尤其是在有了李俊峰后,这份人生的财富愈显得更加珍贵。妈妈对李俊峰的爱是一种溺爱,爱的有些过分,有点自私,在爱的名义下,有时候会做些盲目的,不理智的事情,她总是相信爱是无罪的。
因此,在妈妈爱着李俊峰的同时,也就忽略了关爱其他的人,在这其中,就包括李俊峰的爸爸,也是最重要的一位。
李俊峰的爸爸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民,准确来说是一个老实巴交的、脸朝黄土背向着太阳的庄稼人,跟上辈的人一样,都是衔着黄土从娘胎里出来的,小的时候还上过几年学,学习成绩还不错,尤其是美术课,画画挺好的,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就辍学不上了,在家种了几年的地,然后因为爷爷当上了矿工,就介绍他也去煤矿上干了几年,回来之后又受同村的人唆使去了南方,说是能赚大钱,结果到那里被骗了,连回家都不能了,最后是不得不做乞丐,行乞才有了回来的路费。
到了家,家里人见了他,简直不敢相信,都以为他失踪了呀,在他不在的日子里几乎找遍了所有能找的地方,也几乎失去了再找下去的信心了,没想到活着的这个人居然回来了,样子也和原来大不一样了。
李俊峰的奶奶见他这副模样,就说了一句话,定格了李俊峰爸爸的一生:以后哪也不许去了,明天我就让媒人给你说亲去。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俊峰的爸爸相了很多次亲,也失败了很多次,不是因为女方看不上男方,就是男方嫌弃女方,差不多将近有一年,除了在地里面干活儿的时间,其余的李俊峰的爸爸都用在了相亲上了。
最后一次,也就是成功的一次,那就是李俊峰的爸妈相见了,当时这两家可谓是门当户对,离得也比较近,于是媒人撮合,两个人就在一起了,交往了没多久,就在次年的五月一号,劳动节这天办婚事了。
婚后大约一年时间,李俊峰出世了,向这个平凡的家庭里注入了新鲜的元素,一桩喜事高兴坏了所有的人,一个孩子也感动了所有的人,最感动的莫过于李俊峰的爸妈了。
在李俊峰没出世前,李俊峰的妈妈最关心的当然是她的丈夫,这是一个知冷知热的女人,她疼她的丈夫,尽管爱这个字眼很恰当,可是作为一个乡下的村妇对那这个字极为敏感,难以启齿,从来都没有用过语言表达,而更多的是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爱,用最质朴的方式淋漓尽致的表现,因为这就是她心目中绝非伟大,简单的爱。
在家里面,她和自己的丈夫说的话很少,往往是一个眼神,几个动作就能使对方知道自己的意思,这就是日久天长所形成的默契,任何人也无法达到这种境界,她的父母也替代不了。
然而,随着李俊峰的降临,这种情况慢慢的有所变化,她的爱瞬间就转移了,倾泻在李俊峰的身上。每天无时无刻的停留在儿子的身旁,照顾着这个幼小的生命。从而忽略了自己的丈夫。
即便如此,老实憨厚的丈夫也理解她,毕竟是为了他们共同的孩子,心里面有时会想,嘴里却始终不会说什么的,爸爸依旧做他应该做的,想他不该想的。日子就一天一天的在风平浪静中度过。
李俊峰越来越大了,也长高了,到了六岁这一年,李俊峰该上幼儿园了,报道那一天他是跟着奶奶去的,五十岁的奶奶骑着三轮车带着六岁的李俊峰在乡间土路上缓缓的爬着。
还好幼儿园离家近,就在村子的北头,隔壁就是村里面的大队,比较正规的叫法应该是:村委会。这所幼儿园是村子里办的,老师也是村里的人,不是很正规,一般都是接收本村的适龄儿童,外村的很少来这里的,所以学费很少,最大的花费就是书本费,其实也没有多少,由于老师比较少,所教授的课相应的也会缩水,但是最基本的课程如识字算数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