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公子……”承福郡主还是一脸不放心,想了半天,道:“当初人人都夸徐公子少年英才,敏睿聪慧,日后必前途无量,可今日遇到这般挫折,就此荒废可怎么办,不成,我得去同皇祖母说一说,要不,便让他回书院来?”
崔女史摸了摸承福郡主的小脸:“我家郡主虽是年纪小,心地着实善良,知道为别人着想,果然是个好女孩儿!”
“那当然。”承福郡主得意地歪了歪头。
“郡主或是好意,不过……”崔女史顿了顿,道:“我却觉得不好。”
承福郡主抬头想了半天,问:“为何呀,回了书院,徐公子便能安心读书,不用理会外头纷扰。”
“郡主可问过人家,愿不愿意回来文华书院?”崔女史笑问。
愣了片刻,承福郡主摇摇头。
“我们都知道郡主是好意,只是好意吧,得让人家能受得住,”崔女史语重心长地劝道:“我瞧过徐公子做的书画,小小年纪,那等才情竟是少见,凡这样的人,多少有些傲气,便是暂时落到下风,也不会认输,更不愿轻易受人同情,凡遇此时,咱们便不要冒然插手人家的事,免得好心办成坏事。”
“不会吧?”承福郡主有些疑惑。
“人生在世,谁都难免要过些沟沟坎坎,若是徐公子注定要做出一番成就,那么今日之事,于他便是磨练,咱们要做的,是在旁边瞧着,看人家自己爬起来。当然,若有一日徐公子需要帮忙,找到咱们郡主这儿,那会儿咱们便义不容辞。”崔女史耐心地劝道。
岳如饴在旁边听着,自是赞同,崔女史说得有道理。想到前世,承福郡主的那些痴情错付,认真计较,也未必全是徐邦庭的责任,承福郡主虽处处替郡马着想,却失于强势了些。如今有崔女史在旁边引导,岳如饴心内希望,这一回,能让承福郡主早早有些领悟。
“好像……”承福郡主又琢磨片刻,到底点了点头:“我便听姑姑的,若徐公子真有麻烦了,咱们再帮他。”
劝完了承福郡主,崔女史转头问道:“对了,如娘打算什么时候回去?”
“姑姑,不知后日可成?”岳如饴心里一喜,忙回道:“家中有些事,还有,我爹爹和兄弟下月初三便要走了。”
“我与山长知会一声,回头叫人给岳府带信,让家中来接里。”崔女史道。
“多谢姑姑,”岳如饴开心地笑了起来:“我便知道,师父是最疼我的。”
“不许胡说,姑姑最疼的是我,如娘得排在我后面。”承福郡主居然跟岳如饴争起了宠。
“没关系,你们俩争吧,我反正跟在二位后头。”魏秋秋在旁边打趣道。
“算我错了,就让给咱们郡主。”岳如饴赶紧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