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匹红布、一匹黑布和两斤红糖。
看着有粮婶激动的样子,桑妤妤提醒道:“婶儿,这是最后的红布了哈,我家里也写信跟我说这玩意儿现在不好买了,没有了。”
“成,我知道这红布不好弄,普通的布我们都弄不到,这个颜色,是真难得啊,还是一匹呢,这是我们村长让我帮忙换的。我们娘家村偏,好多姑娘都不愿意嫁进来,这有了红布啊!很多人家都好说亲了嘞。”
桑妤妤有些疑惑,“婶儿,你不是说这蜂蜜都是你大伯家搞到的吗?那红布怎么还给全村了?”
有粮婶摸着红布,很自然的说道:“是啊,我大伯家的红布,他家还有三个单身汉要结婚呢!还有剩的红布,跟其他人家里换东西啊,换粮食摆酒呢。”
桑妤妤恍然大悟,以物易物啊!
“婶儿,那你要回去喝喜酒吗?”
有粮婶听到这个更高兴了,“回!当然回啊!我还要回去坐上席呢。”
桑妤妤听了直笑道:“那是得回,上席啊,那可有面了吧!”
“那不是,对了,桑知青,这蜂蜜,你还要吗?我大弟他们也学会了放蜂巢,估摸着也有一百斤蜂蜜。”
有粮婶说这话的时候有些犹豫,她认识的能买得起蜂蜜的也就小桑知青了,要跟别人换,麻烦不说,还会不停的砍价。
桑妤妤也犹豫了,想了好久才想到借口。
“我认识个人,她要,但是……”
有粮婶抢着说,“能换出去就行,婶子明白,不会问买家是谁,啥也不多问。”
桑妤妤目的达成,笑着应下,“那好啊,婶儿,还麻烦你花钱在村里再买两个新陶罐装哈。”
“行,每回给你送蜂蜜啊,这村里做陶罐的那家人都乐呢,又能出几个陶罐了。”蜂蜜销出去了,有粮婶也恢复了平日里的欢快语气。
桑妤妤又拿出了十斤海带和十斤紫菜,一个新的保温壶。
“婶儿,这个干海货要五十块钱,这个保温壶没票,要十八块钱。那些知青要吗?”
有粮婶见状豪气的掏出了一百块钱,拍在桌上,“要!都要!”
又忍不住吐槽:“你们这群知青,真是一个比一个有钱,一人给了我五十,生怕买不到似的。”
桑妤妤也被这大手笔震惊了,这新来的知青是真有钱啊!
她小心翼翼的问道:“这是一个知青给的?还是两个?”
有粮婶笑着摇了摇头,手指比了个四,还说道:
“想不到吧?是四个知青给的,他们还挺团结的,和徐婶家住过的那两知青不一样,愿意感恩。”
“徐婶家住过那两个咋了?你以前不是说也是个好的吗?”桑妤妤随口问道,虽然她已经见识到了。
有粮婶哼了一声,“你徐婶看人也有看走眼的一天呗,一点都不感恩,不乐意挤知青点,又不愿意花钱,还想去你徐婶家住呢,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啊!”
“原来是这样啊。”桑妤妤懂了,“那四个知青这一百块钱要都换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