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五通听李彦直连这也安排好了。知道自己再难拒绝,叹息道:“是。老朽领命。只是迁移海外,事情艰险,只怕只怕帮众未必肯。”
“那就是你的事情了。”李彦直说:“怕辛苦嘿嘿,那你就问问他们,是要性命,还是要安逸”
何五通沉默了片刻,忽然道:“那就请都督在我回去之后,继续进兵吧。”
李彦直一愕,何五通又说道:“只有都督逼得紧了,老朽才好办事。”李彦直便明白了过来,颔首微笑道:“好,好,不愧是执掌漕帮三十年的老江湖”
何五通叹了一声,说:“老朽这也是为漕帮儿郎们考虑只是希望都督不要食言,真地只是流放,而别是陷阱才好。”
“放心。”李彦直道:“我真要杀你们时,不用费这么大地功夫就地处决,可比运到海上容易多了。这件事情,眼下听来觉得艰险万分,但一两代人以后,你们的子孙都会感谢我地。你也会因这件事情名载史册”
第六卷之三十二强移民
何五通的平安归来让大部分漕帮帮众都喜出望外,李彦直在漕民间的公信力因此又增强了两分。
回到高邮后,何五通召集帮中所有堂主,香主,众头目问此行如何,何五通叹道:“李都督确实是一个仁义的人,但他说:自古造反,没有能善终的,我就算要替你们开脱,对朝廷对皇上也得有个交代你们就算要来投降,也只能饶了从犯,所有涉事的头目都得死香主以上灭九族,副堂主以上灭三族,只有普通帮众,才可绕了。他又取出一张名单来,却是我漕帮所有堂主、香主的姓名。也不知他哪里得来。”
众堂主、香主听了脸色都是一变,纷纷叫道:“有奸细,有奸细”
“未必是奸细。”周得业说:“咱们漕帮又不是白莲教,堂主、香主分处各处码头,在地方上都是有头有脸的人,都督府的人只要派人到各处一打听就知道了,未必需要奸细。”
众堂主、香主都觉有理,但听说要灭族杀头,还是不免战栗恐惧,欧阳信怒道:“他们既然要杀尽我们,那咱们就死战到底难道还真的任人宰割不成”
“死战,死战战是一定要死”何五通叹息说:“我这回到他寨中,他让我瞧了许多佛郎机大炮和大员鸟铳,那真是无与伦比的利器咱们虽然占了地利之便,但真斗起来,必败无疑,拖的日子越久了,也不过是平添伤亡罢了。”
李彦直驱逐蒙古、平灭海盗,战功赫赫,漕民们也都怕他,听了帮主的话后都沉默了。
欧阳信叫道:“那难道就这么等他们来杀不成”
“那倒也不然。”何五通说:“其实他还给了我另外一条路,只是不知大伙儿愿意不愿意。”
众堂主、香主慌忙问是什么路,何五通也不说流放。却说:“迁帮。”
“迁帮怎么迁迁去哪里”
“迁去南洋。”何五通说道:“听说这位李都督在南洋开了几十个港口。几百个码头。生意倒都挺好。就是缺人。他们也雇一些南洋土番。可那些番人好吃懒做。生性又愚蠢。都不济事所以问我肯不肯迁徙过去。每个堂口。各往一个海港去。做地仍然是以前地营生。只是由河港码头。变成海港码头罢了。我觉得这倒也是条活路。只是此事干系重大。一时未敢答应。但他只给我三天时间。三天之内若无消息。他便要动兵。我连夜赶回高邮。又召集大伙儿。如今已过去两天了。”
几十个头领面面相觑。一时都做不得声。欧阳信大不愿意。怕被骗了。周得业道:“我看他不像骗人。他若要杀尽我们时。拿大炮鸟铳轰过来就是。何必这么麻烦”
一时议论未决。次日便有消息传来。说官军已经进驻扬州府。并大炫佛郎机炮。排排鸟铳在城头、岸边巡来巡去。原驻扎于江都一带地漕帮堂主三个里投降了两个。欧阳信愤恨无比。但不久就听李彦直对他们颇为善待。帮众听说便都心向往之。
与此同时。王牧民部早已在海州登陆。截击宿迁一带地乱贼。这次造反地三股漕民中。聚集在淮安一带地人数最多。但组织散漫。不过是乌合之众。高邮党有漕帮做底。组织力、战斗力都最强。聚到宿迁一带地却多地痞流氓。其起事不过是因时因事。并非如另外两拨人马一般基于义愤。而且所到之处掳掠。破坏甚大。
王牧民登陆海州之后派出五队鸟铳手。五队倭刀手。在当地保甲地支持下西进围剿。北面山东地卫所兵将又压下。两相夹击之下。宿迁盗众很快便溃不成军。王牧民本人杀气甚重。连带着下属也凶狠起来。这一仗杀戮颇酷烈。消息传到高邮、淮安。那些作乱地都怕了。这时又传戚继光将进兵。漕帮众堂主大恐。纷纷支持何五通投降。
戚继光领兵进入高邮。卸了他们地武器。仍有一些剽悍之辈对颇为敌视。但兵器既已缴上。心里便有愤怒也再无能为了。
宿迁的乱党一杀,高邮的漕帮一平,聚集在淮安地作乱漕民便如鸟兽散,李彦直命殷正茂进入淮安善后,处理漕运总督衙门遗留下来的事宜。
而对于那些已经投降了的漕民,李彦直倒也没有失信,他下属文官清点口数,分作十五批,让他们前往南洋,第一批却是何五通的家眷,除了留下三个有办事能耐的儿子之外,其余都被率先发配往新加坡。船只和路上的口粮,都由海军都督府承办。
何五通见李彦直如此安排,却也无奈,只好选择相信他,带着几个儿子认真帮他办事,希望这位都督看在自己勤谨的份上不要为难自己的家人。
这次是大明成祖朝以后,由政府主持的最大规模地主动移民了。移民的行动一开始只是限定在作乱的漕帮帮众及其家眷总共六万五千余人,其中有两在事前或者途中逃跑,但仍有约五万人通过海船前往南洋。
在此之前,李彦直已派胡宗宪南下,带领江浙福建地卫所官兵进驻南洋二十余个港口,其名义是“搜捕王直”,但王直这时已经被送到麻逸以南,在南海搜来搜去,自然搜寻不到,所以那约四万人的卫所官兵也就滞留于彼。不久后李彦直又出台了“探亲政策”,许卫所官兵在大陆的亲人前去探访,并为之安排船只,只是去南洋的船只多,且由官方公费,又有海军保护。从南洋回来就少了,且需自费,因此渐渐的就有了卫所官兵在南洋安家的事情。
南洋的自然环境本来不错,若是粗经开发的港口,生活条件也不算差,且这里商业繁荣,物产丰富,奸猾的中国人到了这里真是如鱼得水,所以很多人便都不愿意回来了。
而这次为了维持沿途地治安,江北、山东一带又有约两万会所官兵被征调去“押送”漕帮,但这两万人去了南洋之后也不回来了,其处理手段与江浙卫所官兵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