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婚(1 / 2)

倾卿已久 云沫裳 1871 字 1个月前

对于明日的期待,沈夕多少是有些憧憬的。

这些个规矩自然是束缚不了她,原本的她是什么样子,那现在就是什么样子。

冥冥之中,所有的事情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屋子里的纸依旧是被晓月给收了起来。

昨日打算的是,今日将这些事情都给办妥。

最起码是先安排下去,可这今日都入夜了。

哪还有时间去找人,就连晚上去店里的时间都不够。

沈夕换好衣裳,想在院子里坐坐。

却一直被晓月催促着,“姑娘,赶紧去休息了,明日还要早早地起床呢!”

“你当真是将孔嬷嬷的话听进去了,早起是要的,那不如我就坐在这里等着,也就免得你再叫我起床了。”

“姑娘,若是你晚上能熬得住,你就坐在这里吧!”

晓月知道她家姑娘就是跟她说笑的,自然没有放在心上,不管她说什么。

沈夕肯定是会回去睡觉的。

院子里空****的,就连夜空中闪耀的星星都躲了起来。

早上,沈夕闭着双眼,任由她们在自己的脸上涂涂画画。

长长的头发收拢了起来,上面簪上了许多的钗环。

明晃晃的金色,在铜镜里倒是看得不是很清楚。

沈夕只得用手摸了一下。

待到最后,丫鬟们将沉甸甸的冠给沈夕戴上。

她只觉头上一重,脑袋左右地晃了晃。

立马被晓月给制止住了,“姑娘,可不能这么晃,小心掉下来的。”

“我要戴着这个东西一天,你岂不是都要保持着这个姿势?”

“自然是这样。”

“那你还是先将这冠拿下来,我活动活动脖子。”

晓月当真拿了下来。

而沈夕当真是轻松了不少。

“要我说呀,这东西瞧着是挺好看的,不过就是有些累得慌,还不如不戴得好。”

这屋子里头的众人,一个二个地全都掩嘴偷笑。

话说这马上就要做王妃了,她家姑娘却还是如此的性子,当真是洒脱惯了的。

沈夕反问,“你们笑什么?我说的可有道理?”

她们倒是没有回答,回答的声音却是从外面传来的。

韩芸喜笑颜开地从外面走来,“你说的当真是有道理。”

沈夕向后探过头去,“母亲,为何笑得如此开心?”

“你要出嫁了,我当然开心得很呐!”

“人家女儿出嫁,母亲都是万般的不舍,你这样怎么有种幸灾乐祸的感觉?”

韩芸将梳子拿了起来,在沈夕的头上梳了两下。

“多一个人对你好,我有什么好伤心难过的。”

母亲说这话当真是很有道理的。

一切弄好之后,这重重的冠再次戴在了她的头上。

大门口热闹一片,晓月特地远远地瞧着。

他们闹了一会儿后也就将顾宸给放了进来。

然后,晓月就跑回了院子里。

“姑娘,已经进来了。”

听到了晓月的声音,沈夕的头上的红盖头也就盖了下来。

沈夕的视线当即就被遮盖住了,只能看到自己的鞋子。

宽大的红袍子拖在了身后,沈夕双手交叠,头微微抬起。

左边晓月轻轻地搀扶着她,右边的则是抱着一个小匣子。

里面装着的正是一些银票和一些贴身戴的首饰。

沈夕缓缓地走出自己的院子,长廊下,庭院里,皆是布满了红绸。

丫鬟和小厮更是规规矩矩地站在了一侧。

全府之人皆等着送沈夕出门子。

沈夕站在门口,红盖头也不是完全的看不见。

她回头望着这硕大的沈府二字,门前站着的是她的父母亲,还有好友。

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嘴上说着并不在乎这些,可是真的迈出了这个大门,倒是有些不舍。

顾宸同她一起站定,一只手紧紧地握住了她的小手。

沈夕转头看去,现在站在自己身边的是他了。

而今后亦是要与此人共度一生。

心中不舍是在所难免的,她对着父母亲微微行礼。

“女儿拜别父母双亲,愿父母亲身体康健,无忧心之事。”

“好好好,快去吧,免得耽误了吉时。”

带着不舍,顾宸将沈夕送上了轿子。

锣鼓喧天的好不热闹,路两边围观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接亲的队伍,可谓是从城南排到了城北。

十里红妆,沈夕真实地体验了一把被人仰慕的感觉。

队伍走得极慢。

慢到将沈夕的耐心给磨完了。

适才的那些喜悦全都消失了,现在她坐在上面已经困得不行了,头摇摇晃晃的。

不知不觉间,她的头倚在了轿子的两边。

一个没注意,她就被垂下来的流苏给硌到脸了。

脸上一个很明显的印子在上面。

而就被硌了这一下,倒是让她瞬间清醒了。

困意也就消失了一半。

沈夕强撑开双眼,自言自语道:“不能睡着,千万不能睡着。”

晓月在轿子外面听到了,问道:“姑娘是饿了吗?”

沈夕回答道:“嗯,那吃的了吗?”

“拿了,我给姑娘递进去。”

小小的盒子便出现在了沈夕的手上。

“姑娘,嬷嬷说过了,成亲中不能进食的,你可是要少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