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潇潇县主抽了陈二一顿鞭子,事后户部尚书不仅没有怨言,反而还重罚了陈二,这样明理的做法也让恪郡王挑不出错来。
因此今日早朝对上挑事的邹御史,恪郡王也不介意同户部尚书说上两句场面话。这样看来,又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两个倚重的臣子自己和解了,皇帝心里也高兴,对于搅事精邹御史就没有好话了。
“御史虽有监察之责,但也不可无事生非。”
皇帝目光落在两位左右都御史身上,“青云阁一案牵连甚广,各地检举不胜枚举,若有御史闲着没事干,都察院不妨将其派遣至地方,监察青云阁一案的进展。”
邹御史涨得脸色通红,自然明白皇帝口中“闲着没事干”说的就是他。
派遣御史到地方监察青云阁一案的进展,本就是皇帝与两位都御史早就商量的结果,如今皇帝亲口点了邹御史,也不过是将他的名字往名单上加一笔……
随着邹御史被皇帝踢出京,乔舜英也从碧丝这里得到了一些消息。
“据奴婢认识的那位姐姐说,邹御史是从一位叫做淑云的姨娘口中得知的消息。”
“一位姨娘?”乔舜英诧异,“一位深居内院的姨娘哪来那么大本事?”
碧丝露出激动的表情,一看就是另有内情。
“郡君可别小瞧了这位淑云姨娘,在邹府呀,下人都得管她喊一声‘二夫人’呢!据说她出身商贾,是在几年前以报恩的名义进府的,长得美貌动人,嘴甜懂事性情伶俐,不光邹御史宠爱她,就连府上的夫人小姐也难有人说她一句不好的。”
这倒确实不能小瞧,妾室与正室嫡出那就是天然的对立关系,一个姨娘能混到连正室夫人、嫡出子女都称一声好,确实手段了得。
不过她手段再厉害,那也是在宅斗上,又如何得知外面的消息,更何况还是潇潇县主与陈二于酒楼包厢独处这般隐秘的消息。
乔舜英正不解,就听碧丝解释道:“邹御史夫人于两年前难产,好不容易生下一位小公子,身子却彻底垮了,这两年一直缠绵病榻,管事之事都悉数交给了淑云姨娘,而这位淑云姨娘娘家是商户,刚巧与潇潇县主出事的那家酒楼有合作关系,于是因此得到的消息吧。”
这解释看似说得通,可乔舜英还是觉得牵强。
酒楼商户地位低下,精明惯了,哪里不知道透露这件事会得罪恪郡王府,又怎么可能冒着大不韪将这件事透露给合作的伙伴,不怕人家背后捅一刀吗?
在乔舜英思索的时候,碧丝又随口道:“对了,那邹御史就连这回出京办差都要带上淑云姨娘呢……”
随着邹御史的离京,潇潇县主和陈二公子的八卦,最终在陈二被老爹户部尚书打得下不来床、潇潇县主也被母亲送去外地亲戚家赞避,而逐渐落幕。
可见女子被人轻薄并不只有嫁给罪魁祸首这一条路,哪怕流言如刀,只要家人够强势护短,只要自己强大底气足,依旧能展望美满姻缘。
而流言其实是很容易被遗忘,也很容易被新的流言覆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