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收购红薯的事情进行得很顺利,红薯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山顶寨离市集又远,两文钱一斤的红薯,辛辛苦苦挑一百斤去市集上,也不一定能卖出去,即使全卖出去了,也才两百文钱。
田小苗很容易就收到了两百斤红薯。
这几次做芭蕉芋粉条的经验告诉田小苗,一百斤芭蕉芋大概可以做出十四斤粉条。
红薯的淀粉含量其实比芭蕉芋的淀粉含量还要足一些,但是具体能做出多少粉条,田小苗还需要实践告诉她。
那田小苗为什么不种红薯而推广芭蕉芋呢?
她之所以推广芭蕉芋,是因为山顶寨的地形是山地,种植芭蕉芋不会太影响它的产量,但是种植红薯却没有那么方便,而且平洲县这地方山峦起伏很多山地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
所以田小苗是为了在山地推广芭蕉芋的种植,把芭蕉芋的收购价格提得和红薯一样高,都是两文钱一斤,反正两文钱一斤收购也算便宜,但是这样把土地可以充分利用起来。
她前些天买的那个庄子良田只有十亩,但有一座荒山,除了安置那些奴隶以外,这也是她将全部身家用来买那个庄子的原因之一。
而且她目测了那个荒山大概有一百亩可以利用来种植芭蕉芋的地方,虽然今年芭蕉芋种子已经用完了,但是那庄子买下来终身都是她的,明年开始不缺芭蕉芋种子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起来种芭蕉芋。
虽然空间里也有东方纯让洪景给她做的粉碎机括和粉条成型机括,但是她这次要用两百斤红薯做红薯粉条,并且要靠这个粉条和火锅结合,和东方立谈合作事宜。
所以这个粉条出处也要让小禾等人知道,不能让人感觉这粉条来的莫名其妙,所以田小苗收购完红薯之后,那两百斤红薯以及粉条成型机括是别人给她挑到半山腰,再放到马车里,让马驮着往平洲县赶。
之前她做的粉条里面都没有加任添加剂,虽然好吃但柔韧性毕竟没有加了明矾的好。
明矾是矿物质明矾石的提炼品,也叫白矾,之前田小苗在济仁堂问过许大夫,许大夫说有这味中药,它性寒味酸涩,具有较强的收敛作用。
田小苗知道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白矾不止有中医所认为的有解毒杀虫燥湿止痒,清热消痰,止血止泻的功效,而且还具有抗菌的作用。
适量加入明矾到粉条中,对人体不会有什么危害,但是因为明矾的化学成分为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如果过量摄入,明矾里的铝离子会阻碍铁和钙的吸收,导致贫血骨质疏松,甚至还会影响神经细胞的发育。
这一次做的粉条她打算少加一些明矾试验一些出来,她也记得后世做粉条不允许加明矾到粉条里做食品添加剂了,好像可以拿盐代替,做得更有韧性些,但是她记不太清楚是不是,所以也只好做边做边试了。
刚好加明矾粉末的时候让田小禾、招娣、引娣还有小翠都看到,这“特别的秘密”,却不让她们知道这是明矾,以防粉条的简单做法被有心人挖去。
用明矾做出来的粉条的确更劲道了一些,加入食盐的粉条看起来也比不加的要稍微有韧性一些,田小苗把它们全部做成了,半厘米宽的火锅粉。
春天的太阳虽然无力,但是晾晒粉条还是可以的,小禾她们租住的那个院子里挂了满院子的粉条,只晾了一天一夜就半干了。
田小苗将这些半干的粉条称了一下,一共有五十斤,想来如果完全晾干,两百斤红薯大概能做出四十斤红薯粉。
田小苗将半干的粉条切成一尺来长,继续放到晒匾里晒,其余一部分则直接半干的收进空间,拿了一部分着切成一尺来长的加了点明矾的粉条,装了一些火锅底料,和自己熟的“秘制配方红油辣椒”,以及从空间里取出来的两个个头小一些的鱼丸,还到顺娘的摊子上称了半斤酥脆的小麻花,小麻花只留了两个,其余都放空间里去了,兴冲冲的提上到喜迎春去。
一进喜迎春的一楼大厅,刚好看到董掌柜在,田小苗和他寒暄了几句,才知道董大少和董二少在南方还并没有回来,二皇子是在南方遇到董大少和董二少之后匆忙赶到平洲县的。
董掌柜让人去向东方立汇报田小苗来了的事。那东方立也不含糊,直接请田小苗上五楼。
田小苗本想着自己应该要借用他们喜迎春的厨房一用,却没想到东方立直接让人在北望阁放了个火炉和锅碗瓢盆,让田小苗就在北望阁当他的面,直接操作。
反正田小苗的“秘方”都在红油辣椒和火锅锅底以及已经做成的粉条里,田小苗也不怕东方立看着他做出成品来。
东方立还是那身红衣,看起来很张扬,但和东方立这个人的邪魅不羁完美融合,一点也不显得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