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粉条收服了他的味蕾,恐怕他自己也会积极让手底下的机括能人做出粉碎机来。
毕竟东安府是他的辖区,而在这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旱灾洪灾战乱等都是不能避免的,而像粉条这样易于储藏又方便美味的食物,尤其是原材料还十分好养活,产量又高,她想他肯定会对芭蕉芋粉条的大量生产十分期待。
可是……她想的只是山顶寨的百姓,想以芭蕉芋粉条作为山顶寨的支柱产业,她自己没能力做出粉碎机,而借助东方纯的力量,如果造出来了粉碎机,那东方纯会把这项生产粉条的技术掌握在他自己手里吗?
她又如何保证山顶寨人的利益?
可现在想这些为时过早。
不管怎么样,若东方纯能找人做出不太费力的粉碎机,她和山顶寨人都会受益,只不过区别在于如果东方纯要大力推广芭蕉芋,她们做出的粉丝多半市场不大,但留着自己吃也能度过荒年啊!
田小苗决定先不想那么多,先在这个东秦国把粉条这东西做出来再说。
外面天色已晚,田小苗称了五斤引娣她们挖了储存到地窑里的芭蕉芋,洗得干干净净的放到舂米的石臼中,老老实实拿了根扁担,把它们转移到空间中,洗干净了开始捣碎。
捣碎芭蕉芋这真是一件极费体力和耐力的活,田小苗略感无奈地看着自己手掌磨出的水泡,想起明早即将到来的推磨磨豆子,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
上一世的时候只觉得空气不好,到处灰蒙蒙的,尤其有雾霾的时候太阳都照不透,但上一世她从来没有为吃顿粉条或是喝个豆浆这么辛苦过!
黄豆加几颗花生或者黑豆,豆浆机里一放,倒上适量的水,盖好,擦上电源,启动,二十多分钟就能喝到香浓的豆浆。
粉条更是随便一个超市或者菜市场都有卖的,哪用得着这么一下一下的舂着?
出了空间,找了两根布条绑到了手掌上,田小苗继续认命地的捣碎芭蕉芋。
好在累归累,五斤也不算多,终于都的捣成了碎渣和白色的浆,把这些碎渣和浆与灵泉水放到一个盆子里,用细细的竹制过滤筛把渣子分离开,放到另一个盆子里再重复了两次这样的动作,残渣已经清除干净了,留下的就是粉浆水。
这粉浆水要先沉淀一段时间才能将水和淀粉澄清。
要做成粉条,需要一个大一些下端打眼的漏斗,田小苗这一时半会儿的也没办法找到,只冥思苦想了半天,决定先把这芭蕉芋粉做成凉皮,然后切成条状晾干,就有些类似于上一世吃火锅时店家上的苕皮。
粉条的形状可以变化,虽然口感有些不一样,但毕竟凉皮也是上一世许多地方的风味小吃,这是可以接受的。
既然粉条可以变成粉皮,那粉碎机是不是也能用别的替代品代替呢?
田小苗再次皱着好看的秀眉,冥思苦想。
想来想去,田小苗突然想到了厨房小神器,上一世许多家庭主妇必备的便宜又好用的东西——多功能切菜器。
只要换个部件,可以切片,可以切丝,可以磨蒜泥。
磨蒜泥——是不是也可以用类似的工具将芭蕉芋磨浆?
铁皮这样的东西,一般的铁匠铺都可以做出来,那她要做的不过是在这些铁皮上用钉子密密麻麻地打孔,让这些孔一边大一边小,尖的那一面不就可以磨浆?
虽说这样做出的铁皮磨浆速度也不一定有多快,但总比用舂米的石臼用起来轻省。
田小苗猛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她突然有些后悔自己刚刚不该问东方纯关于机括能人的事,不过还好东方纯现在不知道她拿来做什么,要不下次遇到了就说她随口一提的,仔细想想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他这么忙,又常常被人刺杀,说不定转身就忘了这件事呢?现在田小苗只抱着侥幸心理,自欺欺人地希望东方纯贵人多忘事,把她刚刚说过的关于什么机括的话全给忘了。
田小苗用灵泉边的石头砌了一个简单的灶台,偷偷从厨房拿了要用的柴禾锅勺刀菜板等物,还有蒸包子用的大大的白色粗纱棉布,和不漏浆的三层竹蒸笼。
等盆里的淀粉和水泾渭分明时,田小苗将水去掉并将最上层褐色的粉渣小心翼翼地去掉,然后在新做的灶上放了小半锅水,点燃了柴禾开始烧水。
又重新往淀粉里加了些灵泉水,搅成淀粉汁,在水快开的时候,舀到那垫上沾了油的粗纱棉布的竹蒸笼里抖均匀薄薄的一层。
水一开的时候,就把蒸笼放到锅上面蒸,很快就蒸熟了。
晾凉的时候倒是够田小苗等的,可惜她家就只有三层蒸笼,没有更多了,这大晚上的,去找别家借也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