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换种子一事倒是挺好的借口,不过种小春的时间并没有完全过去,柳树沟的人有多余种子的人极少。
也因此,小苗和小禾姐妹顺利和人拉家常聊了不少,只是关于槐花的事,有人感叹她好命,也有人唏嘘她和有根青梅竹马却被她爹另许他人。
但是却没人知道槐花是怎么被她爹许给她弟弟做工的地方那管事的儿子的。
唯一的收获是打听到槐花她弟弟在哪里做工了,说来也巧,槐花弟弟勇子做工的地方小苗并不陌生,他竟然是在喜迎春酒楼当跑堂的。
小苗和小禾没收到种子,装模作样地说去别的地方找找看有没有卖种子的,骑上马儿又跑了。
这一去直接就到了县城,已经过了饭点,虽然她们要去喜迎春打探消息,但喜迎春这样的地方菜价太高,她们舍不得花那个钱。
于是县衙旁那条卖吃食的街就是她们此行的目的地。
虽然过了饭点,但还有一两个人正在进食,那天租给她摊位的圆脸庞的女子和她丈夫还在忙活着洗碗准备收摊。
田小苗甜甜地叫了声姐姐,要了两份馄饨。
那圆脸庞的女子本来就长得喜庆,这一见田小苗,眼睛发亮,笑得更欢喜了。
馄饨很快就好了,那圆脸庞的喜庆女子给小苗姐妹端上来满满的两碗馄饨,一边对田小苗感谢不已:“妹子啊,你是怎么想到炸馄饨的?真是太好了啊!昨天第一个客人来吃饭就点名要炸馄饨,我还一愣一愣的呢!没想到他见没炸出来,愿意去办了别的事再来买,还说家里孩子都喜欢吃,要两份。”
“不久后又来了个客人要炸馄饨。我们干脆就试着用油炸了一些,我尝着香,干脆多炸了一些,到杂货铺买了牛皮纸,按旁边张婶她们说的你们昨天的做法给包成一份一份的,竟然全卖出去了!就是没有做好准备,馄饨都包不及。”
圆脸庞女子喜笑颜开:“昨天收摊后我们回家又包了二十份馄饨炸了,今天直接拿炸好的过来卖,煮馄饨还是按平时的量准备。今天也没手忙脚乱的,炸馄饨很快就卖完了,比平时多卖了一两银子呢!这都多亏了你!今天算姐姐我请你们吃馄饨,不用付钱了。”
田小苗自然是客套推脱一番,多卖一两银子除去成本并赚不了多少,虽然有些人本来也不是买早饭,而是买了当零嘴儿吃,但有一小部分原本吃煮馄饨的人也改吃炸馄饨了,所以这炸馄饨这么个新项目,虽说的确有更好的利益,但他们也是挣点辛苦钱,而且油炸并不是什么高难技术,看着油炸馄饨有市场了,很快,别的卖馄饨的摊贩也会跟风,说不定为了抢客,还会压价……
但田小苗见圆脸庞女子是真心要请客,太客套了反而显得自己矫情,干脆爽快地谢过了那圆脸庞女子。
她顺带也提点了那女子几句,一是关于跟风的问题,二是麻叶麻花也可以炸一些放着一起卖,但不用炸太多,以免卖不完放坏。
麻叶的做法其实也就是馄饨皮不包馅儿,切得稍小一些,嵌上些黑芝麻,炸出来酥酥脆脆的,可做成麻辣的,也可以做成五香的,甚至还可以做成甜的,各有各的风味。
麻花田小苗并没有亲手做过,但她见人做过,这圆脸庞女子顺娘又是做惯吃食的,一点就通,当下表示晚上回去就做了试试。
这麻花东秦国也不是没有,但都是比较大的,没有那种小巧的,味道也比较单一,顺娘也是个聪明的女子,举一反三,决定试试原味的,五香的和麻辣的三种口味。
喜迎春的郭管事田小苗卖过甲鱼给他,但不知和槐花有婚约的是不是郭管事的儿子,像喜迎春这样的大酒楼,管事的极有可能不止一个。
田小苗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向顺娘打听喜迎春管事的事儿,没想到还真的有所收获。
喜迎春的管事有两个,一个姓董一个姓郭,姓董的也是喜迎春掌柜的。
郭管事是董掌柜带出来的,董掌柜把采买食材和管理厨房的事交给了那郭管事,这在平洲县不是什么秘密。
因为郭管事是董掌柜的妻弟,两人关系一直很好,郭管事做事也是规规矩矩的,没有辱没喜迎春的名声。
田小苗和郭管事有过一面之缘,也只是普通的生意接触,并不知晓他这人性格如何,更不知道董掌柜又是何性格。
但喜迎春这酒楼在平洲县城算是数一数二的大酒楼,做为管事,郭管事衣着讲究,眉眼之间透着精明之色,月俸也不低,田小苗直觉地认为和槐花有了婚约的不是郭管事。
但董掌柜做为他的前辈和姐夫,家境更不可能差到哪儿去。
做为喜迎春掌柜的儿子,要娶亲的话,就冲着他喜迎春掌柜的身份,也应该有不少人会乐滋滋地推销自家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