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仙之看了一眼,说道:
“这是幽冥之地,阴山。”
只见阴山凹凸不平,山势崎岖,好似蜀岭险峻,犹如庐山高岩。
荆棘丛生,怪石嶙峋。
没有百兽争鸣,只有阴风阵阵,黑雾漫漫。
两人走上阴山,旋风滚滚,黑雾纷纷,李世民终于还是问出心中的疑惑:
“国师,你究竟是何人?为什么连地藏王菩萨都是你的故人,连十殿阎君都如此怕你?”
宁仙之一听,顿时停下脚步,眉头一竖,冷冷看向李世民,他声音犹如寒冰森冷:
“陛下可知,你这一问,却将贫道与陛下的缘分也问尽了。”
李世民有些不解:
“国师,这是何意?”
宁仙之没有回答,径直走上阴山,他心中暗道,这一切莫非真的有定数不成。
一道清脆的声音突地在虚空之中响起:
“道友既然来了,何不见一见故人?”
只见虚空之中一阵佛光升腾,一道身影若隐若现起来,她长发散落于肩,身披白色僧衣,美眸之中带着一丝欣喜之意,款款而来。
“相见争如不见!”
宁仙之微微摇头道。
“道友身负儒释道三家典籍,为何对佛门如此有偏见?为何对我如此冷漠?”
女子深情款款地说道。
宁仙之看了一眼女子,轻笑道:
“贫道岂敢对佛门有所偏见,只是道不同,不相为谋。道友贵为佛门四大菩萨之一,贫道亦是不敢对道友过于热情。”
不错,此人不是别人。
正是佛门大愿地藏王菩萨,与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合称佛门四大菩萨,乃是世尊如来座下第一人。
一旁的李世民看着地藏王,惊讶出声:
“为何地藏王菩萨与朕在寺庙之中所见相差.....”
地藏王看了一眼李世民,淡淡笑道:
“人皇所见乃是贫僧的菩萨相。”
所谓菩萨相即是拜谒如来,以及接见信徒的天人相。
地藏王菩萨因立下度尽六道中生死流转的众生的大愿,故而常现身于人、天、地狱等六道之中,而有六地藏之称。
其一,檀陀地藏,檀陀是一种人头幢,其形象为左手持人头幢,右手结甘露印,专门救助地狱道众生。
其二,宝珠地藏,左手持宝珠,右手结甘露印,专门救度饿鬼道。
其三,宝印地藏,左手持锡杖,右手结如意宝印,专门济度畜生道。
其四,持地地藏,左手持金刚幢,右手结施无畏印,专门济度阿修罗道。
其五,除盖障地藏,左手持锡杖,右手结与愿印,为人除掉八苦之盖障,专门济度人道。所谓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为苦谛所摄。
其六,日光地藏,左手持如意珠,右手结说法印,照天人之五衰(天人将死时现五种衰相)而除其苦恼,专门济度天道。
而李世民在长安所见的地藏王相一般头戴毗卢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一手持锡杖,一手持莲花,或是手持幡幢、宝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