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道歉(1 / 2)

“哎呦,太傅这话可不能乱说。”韩臣一副慌乱状,还拉着赵太傅往远处走了几步。

“有什么不能说的?”赵太傅理直气壮:“洛清妍谋杀太子妃,其罪当诛。”

韩臣在心里嘀咕,洛大小姐那哪是谋杀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子直接把玉箫刀捅在太子妃的脖子上再怎么说也是个刺杀。“太傅,奴才说句不当说的话,您今天来啊,不管洛大小姐是否有罪,都肯定是没有用的。”

赵太傅不解了,“这是为何?”

韩臣凑近了赵太傅:“太傅大人,您知道三天前是什么日子吗?”

赵太傅凝眉深思,想了一下才顿悟般点头:“护国公洛云的忌日。”

“是啊,别人不知道,您可是两朝元老,您不记得洛国公是怎么离世的了?”

怎么不记得?赵太傅心里苦笑,这件事其实多多少少和他还是有些关系的,当年北境一战,洛云其实不是最佳的人选,因为当时坐拥兵马最多的是现在的镇国公欧阳宇,只是皇上当年多番提防,北境一战又凶多吉少,所以才会被派到了战场上去。

当时的廷议上,自己可是支持护国公洛云出战的。

洛家两门忠烈,护国公洛云的父亲老护国公也是死在战场上,北境的数十万兵马折损不多,都是护国公一家的功劳。

“皇上这阵子心里也不舒坦,总说自己当年不顾兄弟之情将护国公派到了那么远的北境去,就连那么小的洛大小姐都被连累年少而孤,正想着法子补偿呢。您现在去禀告皇上,皇上非但不会惩罚,反而还可能会怪罪太傅大人不讲情面。太子妃正得太子宠爱,您又如此身居高位,何必和一个小孩子计较呢?”

赵太傅想起了当年的事情气早消了大半,被韩臣这么又褒又劝了半天,哪里还有心思去告状,早把心思咽回肚子里了,左右也没出人命自己的女儿也的确是挑衅在先,还是回去好好让夫人管教管教女儿吧,那洛清妍是什么人?自己的女儿居然也敢去挑衅,南疆常平王当时想要她演奏都是铩羽而归,不过一个朝臣的女儿,也敢去得罪,看来是不要命了。

赵太傅这边解决好了,韩臣又跑回了大殿,皇上正坐在内殿看书,他走过去:“皇上,这光有些暗了,奴才去给您换一支。”

皇上点点头,揉了揉发酸的眉心:“赵太傅走了?”

“是。奴才劝了两句,赵太傅也想开了,现在约莫回去算计着怎么教导太子妃呢。”

皇上满意地颔首:“洛家丫头这性子也是该改改了,说动手就动手,满朝文武都瞧着,恐怕明天还有得闹呢。”

“皇上心疼洛大小姐,自然多加体恤了些,何况这次太子妃也实在是少了气度。”

皇上扔下手里的折子,“当时皇后便说赵雅才只谙通诗书少了头脑,现下倒是应验了。只是洛家丫头也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何况她身后又有云阁和安阳世子。”说着便苦笑“还有欧阳老将军。”

韩臣也知道皇上的为难,一时也不知说点什么了。

皇上扫了眼堆成小山的奏折:“盛都皇宫修缮的怎么样了?”

“说是有几个宫宇出了些小纰漏,还得有些日子才能修缮好。”

“那长明宫呢?”

“皇上放心,长明宫是最先修缮的……只是李娘娘好像不愿意住会皇宫里。”

皇上叹了口气,“当年的事情是朕没有处理好,她恨朕也是应该的。只是如今谢伯涵已经回了南疆,又给朕惹了这么大的麻烦,她难道还不能放下?”

韩臣把新换的灯芯放下,小心翼翼地看了皇上一眼。

皇上瞥了眼他:“想说什么就说吧。”

“奴才只是不明白,皇上当年既然留下了太子,又如何不能留下常平王呢?”

“这哪里是朕。”皇上这么多年的苦水,现在还是想一吐为快:“当年知道了太子和谢伯涵的存在,亲自来盛都想要劫走太子和谢伯涵,朕是防备了他的,可是哪想到母后也来帮他,最后只留下了延卓一个,孙常没看好谢伯涵,最后不知怎么走散了……哎,明明朕是无心,可是谢伯涵也好,心儿也罢,全都以为是朕的错。”

“那……这,李娘娘知道吗?”

“孙常回去之后久病不愈,没多久就去世了,朕百口莫辩,她又如何会信?”话语间带着淡淡的自嘲。

“朕一直在想,是不是朕真的不适合做皇帝。宁寄渠前些日子淤塞,冯书望好像料定朕不会拨款,竟然都不等批示直接自己动手找百姓施工。还有前些日子京城的瘟疫,云州青州,星城……可是父皇当年的江山明明不是这般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