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搓玉米(1 / 2)

林春燕走到一半越想越气,实在想不明白林浅夏给老周家的人灌了什么迷魂汤。

不管是小孩子还是老人全部都站在她那边。

林浅飞坐在柳树下正在和孔卫明闲聊。

“春燕回来了,一看就知道没成功。”

“要不你去试试,说不定林浅夏能松口。”

“可拉倒吧,林浅夏恨不能把我往死里揍,你去有可能有点效果但我去肯定会起到反效果。”

孔卫明想他也不敢去,头没这么铁。

林春燕把信扔在林浅飞身上。

“哥,那贱人真是心狠,爹的半条命没了她听了之后一点也不心疼,一毛不拔,没钱没粮。”

“早就和你说了死了这条心。”

“不去怎么办,我们没钱,爹和娘在那里怎么办,难道我们就这么看着吗?”

“起来,去趟县城给爹回一封信。我们在这里也很难哪有多余的钱管他们,爹和娘吃的盐比我们吃的饭还多肯定有办法,饿不死的。”

兄妹俩这才去村口坐驴车。

周家。

“奶奶,给你添麻烦了。”

“这有啥麻烦的,就张张嘴的事,本来你也没错。”

要是有人说她的不是周老婆子可能不会这么疾言厉色,但有人说自家孙媳妇的坏话那肯定是不能忍的。

拍着良心说一句,林浅夏自从嫁过来对周家掏心掏肺。

她肯定不能让孩子受委屈。

况且周今安走的时候千叮咛万嘱咐,要是出事对孩子没法交代。

林浅夏笑着搀扶着她的胳膊说道:“奶奶,我带你出去溜达溜达吧。”

“行,出去溜溜弯。”

两人溜达到李庆萍的家门口。

不少村里人在那里看热闹,魏彩萍见林浅夏连忙和她招手。

“奶奶,我们过去看看吧。”

“估摸着是李家闺女正在相看人家。”

到了李家门口,魏彩萍兴高采烈的说道:“相亲呢,男的是隔壁村的,吴媒婆带过来的。我看男的挺老实的应该能成,就是不知道庆萍是怎么想的。”

“你咋那么会看呢,只有一面之缘你就知道男的老实?”

“我猜的。”

听到这话林浅夏翻了个白眼。

人生大事可不能马虎,万一不是什么好人这辈子就完了。

不过要是隔壁村的话应该差不离。

毕竟村里有个什么事会传得十里八村都知道。

要真的人品不好吴媒婆也不会带过来。

李收成和李大娘乐呵呵的和吴媒婆以及男方家唠嗑。

李庆萍害羞的站在后面。

她悄默声的看了好几眼才低头坐下。

周今玉拿着张大妞分给她的喜糖送给林浅夏和周老婆子。

“奶奶,嫂嫂,沾沾喜气。”

“谢谢今玉,真乖。”

“我看这门亲事要成,村里又要办喜宴了。”

“这么快的吗,不用再到处看吗?”

周老婆子说道:“一般见一面要是差不多的话就定下来。”

速度太快。

林浅夏原先觉得自己和周今安速度已经够快了,没成想相亲的更快。

但凡不是歪瓜裂枣的差不多就成了。

突然想起来魏彩萍和张向南也是突然结婚的。

虽然两人从小在一个村里长大但决定结婚只用了半天。

这个年代一生一世一双人,离婚根本不可能。

不管是不是对的人先把孩子生了再凑合着过日子就行。

看看村里的媳妇,不管是老的还是小的,每家有每家的愁苦。

这么想下来林浅夏觉得自己太幸福了。

李翠花见周老婆子在这里小声说了一句:“李家大喜的日子,你来也不怕带来晦气。”

林浅夏当下回怼道:“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你究竟会不会说话,不会说话就闭嘴。我看整个村里就你最晦气,自家事一大堆整不明白还说别人,真是好大的一张脸呐。”

整个村里除了林浅夏估计没人和她说这么重的话。

村里人看在大队长的面子上会少说两句,林浅夏可不管什么大队长不大队长的。

只要有人找事当场就要把场子找回来。

李翠花伸出食指狠狠的指着林浅夏说道:“你算哪根葱啊,敢这么说我!”

“主席说过诚实守信,这年头好不让人说实话了吗。大娘,你究竟是何居心,难不成要给你单独开大会才行吗?”

她被林浅夏这话吓得压低声音说道:“你疯了吗,小点声!”

“大娘,你是做了什么亏心事吗。你有事不要紧,可别把大队长给连累了,不管怎么说大队长为了村子辛苦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放屁,不愿意跟你说话。”

李翠花跟见鬼了似的跑的飞快,热闹也不看了,一心只想着离开。

在离开的路上她懊悔自己不长记性,为什么非得去招惹林浅夏。

每次得不着好。

魏彩萍在旁边佩服的朝林浅夏竖起大拇指。

“你可真是厉害,大娘这样的人都能被你骂的落荒而逃。平常可是只有她骂别人的份,村里很少有人能骂的过她。”

林浅夏笑了笑没说话。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李翠花虽然泼辣不讲理但在大队长的事上格外的上心。

虽然是村里的官但村里人会因为这个高看他们家。

要不然两个儿媳妇当初也不会嫁过来。

王荷花和吴大丫两妯娌家里条件还行,温饱是没问题的。

不说被千娇百宠着长大的但也魏彩萍差不多,爹娘疼爱,家庭和睦。

徐老婆子在院子看着羡慕的不得了。

她想徐大明什么时候才能把郭媛媛拐到手呢。

急死个人了。

还是得两面抓,得拜托吴媒婆给相看几家姑娘。

要不然郭媛媛要是不同意那不就抓瞎了嘛。

她凑到林浅夏跟前问道:“林知青,怎么没见郭知青啊?”

“你问我我问谁啊,这我可不知道。”

“你俩好的跟亲姐妹似的怎么可能不知道,你给我家大明说说好话,到时候成了好处少不了你的。”

“人郭知青对你儿子根本没想法,别自找难看。”

还好处呢,徐家穷的揭不开锅了。

再说了这样的缺德事她才不会干呢。

徐老婆子不满的说道:“我家正儿八经的三代农民根正,比周家强多了,你都能嫁到周家郭知青怎么就不能嫁到徐家呢。”

好家伙,这话还真敢说。

周老婆子看了徐老婆子一眼。

这优越感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

照她这么说整个村里都是根正苗红的三代农民,没什么好值得骄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