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媒婆待她们停笔后再说了,“如果你们能买到几本书来,是最好不过的了。”
沈母便问了需要什么书籍,一听是四书五经,有点不太理解,“买医经不更好么?”
“送书籍便是讨个好彩头,就希望后代能出个考科举的孩子,嫂子你就看着办,这是城里人的习惯呢。”
沈母点了点头,让沈昀玉给记了下来。
随后还定了果子糕点,许媒婆见没有遗漏,再说了几句话也就先行离开。
八月初四,何富的兄弟将沈芊芊的嫁妆的家具全给打好,请了牛车运送过来,连续运送了三天才停下。
沈芊芊的一套梳妆镜全是用黄梨花木打造,一落下院子,就引来好些人的围观。
“好的家具能当传家宝,沈五打造的这套家什传个几十代没有问题。”何富陪着兄弟过来,看得直咽口水,羡慕到心颤。
何富兄弟指着放置客厅的一套供桌八仙桌还有太师椅,介绍道:“用了木料是从交趾运过来的红酸枝,价钱只比黄花梨低一些,同是极为难得。”
沈芊芊越听越心惊,问大哥,“当初只给了一千两银子来打造家具,这套下来完全超过了价钱,大哥你哪里来得钱去补贴?”
沈大拉着小妹到角落,低声说明缘由,“是远叔给了一笔钱来贴补,还记得云神医么,他在去京城前,将药馆给了小谨来经营,而手中的玉石金银换了钱给了苏大夫。”
“云神医吩咐远叔要办好这次的婚礼,这不送入苏家的架子床用的便是最好的木料黄花梨。”
即便沈芊芊心再大,听到用黄花梨来打造架子床仍然是吓得心尖在颤抖,“这得花好几千两了吧……”
沈大弱弱点了头,“打造架子床用的黄花梨是老神医早就托人寻好的,说是散发的香气对人有益,价钱自然不会低,不过你放心,我托了亲家不要说出去,不然恐遭人惦记呢。”
随后他指着一张罗汉床,“这张用的红木,虽不及黄花梨和红酸枝珍贵,但也是花了三百两银子,摆放在客厅或者偏厅都是可以的。”
家具在院子摆的满满当当,那许媒婆听了风声早就搭着牛车进了小渔村,看到豪华家具跟着大吃一惊,她做了二十来年的亲事,当真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大的阵仗。
“九月十八那日还得请仪仗队来吹吹打打才是热闹,然后抬家具的人数恐怕要加一倍才行,你们的家具太过珍贵,千万不要有磕碰。”
媒婆如此提醒,沈母便再叫了几个村里壮劳力,说好了九月十八那日由他们负责抬家具,在沈母说要给一天的工钱时,让人给拒绝了,他们只说了让沈家负责酒饭即可。
沈母便回来重新安排那天的饭桌,同儿子商量道:“全村的桌椅让我们给借了,但那天来贺喜的人多,要不再将聚鲜居里的桌椅拿回来借用三天。”
沈大自然同意,“小妹婚宴那几天,聚鲜居也没人去看顾,牛小五还得过来帮厨。”
沈家的人其实挺纳闷的,除去了来向苏瑜贺喜的人,怎么小五以前那些出嫁的朋友携家带口的过来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