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一个时辰一次,飞鸽立即送返权州,这次战场情况发生转变,;“传令郝良友、易择……”
秦乘端详疆域图片刻,“鸣金收兵,大军略作休整。”
连续大战多日,人仰马乏,不仅仅西阅大军累,己方也已万分疲惫,既然优势已经没有了,双方呈僵持状态,那就先稍事休整。
随后,秦乘在疆域图点了几下,“命郝良友、易择二人,这几个位置必须守牢固了,不可让西阅大军有突围的可能。”
凡事有利必有弊,西阅大军恰好退过去的这位置并不大好,虽能倚仗山势,暂时站稳脚跟,但却为日后带了了许多麻烦。
这地方山势颇高,且险峻,大队骑兵翻越极为不易,然而对于西阅大军而言,骑兵就是中坚力量,不可能舍弃的。
缺口不是没有,就是秦乘方才点的几个地方,但郝易二人若在此处安排重兵扎营,必能牢牢堵住敌人。
至于西阅大军背靠的韦山山脉,倒是还有路的,退也是能退,不过道路相对狭窄蜿蜒,明显不适宜大军前行,若是撤退期间被从后东方国的大军追击,必定死伤惨重。
韦山后路,只适应大败后逃窜,现阶段的西阅帝,不可能考虑。
“太原、榆林等地的驻军,还有山东、河南等地的班军,已先后赶来,不日将至,命郝良友、易择二人,乘这休整时间,将大军调整妥当。”
等所有调遣军队到位,东方国在这场大战中,将投入七十多万大军,兵力占据全国接近二分之一。
秦乘之所以严阵以待,是因为这次西阅帝准备确实充足,后者从皇宫出发前,就已经飞鹰传信各地,调遣驻军压向东方国的防线。
这些军队,本来是打算乘权州大捷,一起进攻的,但现在战况急转直下,就统一往西阅帝方向汇合了。
如果己方不增军,将会在接下来吃了兵力上的大亏。
“这一次,我方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若是大胜,未来二十年间,西阅国再无余力南侵。”
八十万大军,占了东方国近一半兵力,反之西阅国也相差无几。东方国还有其他地方需要镇守,余下兵力都是不怎么能动的了,西阅国亦然。
这次大战发展至今,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已呈现影响日后二三十年的态势。
这对于东方国而言,其实也是件好事。
以往两个国之间,有其他国在,没有直接对上过。
这次西阅国主动出击即是转机,己方顺利解了燃眉之急,战况逆转,把西阅大军逼到韦山脚下。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都有了。
秦乘怎么可能放弃这难得一遇的机缘?他盯着疆域图,将视线定在韦山一点,“这一战,将确保东方国二十年内,无西顾之忧。”
他声音不大,却很笃定,一字一字敲在在场诸人心头上,重若千钧。
不论是亲卫将领,还是东之庭等人,都热血沸腾,面上皆难掩激动之色。
大伙儿齐齐出列,重重行了个军礼,声音难掩激昂,“统帅英明!”
韦山脚,东方国营地。
数次鏖战,又一次鸣金收兵,回到营帐,东之庭随手抹一把脸上血珠,吩咐道:“备水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