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事也不是口头说说那么容易,要查一个亲王,当年做过什么又要给对方定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过,既然来了西北,当年的事情又是在西北出的事情,那么在这里,一定会留下不少的蛛丝马迹。
祁容琛和温宓这些天都在为了这些事情找证据,他们在西北忙碌的同时,朝中也出了不少的事。
祁容琛一走,朝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又落到赵王和秦王身上来。
然而珠玉之前,祁容琛留在朝中协助圣上处理政务的时候,对待臣下都恩威并施,那些个大臣哪个不是官场上混迹了十多年的老狐狸?
一开始个个都想着给祁容琛一个下马威,结果后来却被祁容琛的才学所折服。
现在换上赵王和秦王,大臣们的态度可就没那么好了,赵王同意的事情,那些大臣们不同意。大臣们同意的事情呢,赵王又不妥协。
秦王那边也拉不到什么好处,他们这几个亲王一向都是在皇都养尊处优惯了,都没有去实地经历过任何的事情,出的主意都是纸上谈兵,落不到实处。
祁容琛可就不一样了,因为从小到大也没人注意到他身上来,所以他倒是暗地里学了不少的事情。
故而每一次提出解决问题的时候都会落到实际点上,圣上也少费些心思。
朝廷上的事情,每隔一段时间太子妃那边就会写信过来告知祁容琛,这会儿黎恩正在给祁容琛念着书信。
念到“赵王和秦王在朝中当堂争吵起来”的时候,黎恩自己都忍不住笑了:“这两位亲王平时最喜欢在圣上面前邀功,事情没做多少,功劳却全部都揽在了身上。”
原先的时候还是三网鼎立的局面,相互之间还能互相抗衡。
后来身上重用祁容琛,赵王和秦王都要往后靠。
可是如今不一样了,一个晋王因为控制皇都内外兵马的事情已经被圣上软禁在府上,永不得出。
祁容琛呢,又被秦王算计,发配去了西北。
西北这个地方一向都是潮州人默认的做错了事情发配去的地方,去了就不可能回来的。
所以赵王和秦王自然是认为祁容琛不可能回来了,东宫悬空,二人可不是要争个头破血流。
温宓在一侧看书,闻言也不禁冷笑起来:“他们最喜欢好大喜功,那就让他们去争就是。回头圣上想起来,便会念着咱们殿下从前的好处来。要我说他们这还帮了一把。”
温宓说完,那头正在念信的黎恩一下子就呆愣住,神奇的看向温宓。
引得祁容琛看他一眼:“怎么了?”
黎恩在那头看了一眼书信上的字又看了一眼温宓,语气惊奇:“温姑娘这嘴是开过光不成?还真让您给说中了!太子妃娘娘在信中写道,圣上在宫中用膳时,忽然想到了太孙殿下。皇后娘娘便说大殷近年来都是太平稳定的局面,提议圣上也该出去放松筋骨。也不知道圣上想到了什么,直接下令要来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