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来传旨的不是内侍太监,是礼部的右侍郎,竟然是当初在锦州府做过知府的那位窦大人。
他带着人来传旨,先是公事公办的给杜家宣读了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因安平郡公惠民生,献计有功,又擅农事,今特进封为农司事后稷少丞使,皇宫御供使。个宜知息,耳宜钦哉。”
杜大栓接了旨,都还有些云里雾里的“窦大人,这圣旨说了啥?那啥司农丞使是做啥子的?”
窦侍郎笑呵呵的给杜大栓行了礼,虽然他是传旨钦差官,论起官职,他一个右侍郎只不会是个从四品官,还是拖了杜家发明旱稻的福才升的官,在杜大栓这个二等郡公面前自然是不敢托大。
“郡公,这农司事是个农官官名,是个从五品的小官,陛下的意思就是让您在这附近几个府里指导教授插秧种植旱稻。”
杜大栓这才明白“这是我应该做的。”
自家好歹是领了朝廷的俸禄,还因为得了爵位免了各种农税,是得回报人家一下才对。
“那特供使是怎么回事?”施莲询问窦大人。
“哈哈,这个啊,陛下说了,要你们家每年向皇宫进献一批宝镜,按照规制数量给宫里打造御用之物。到了年底,自会有御用采买来找你们商量具体事宜。”
施莲就明白了过来,也就是说皇宫每年要向杜家买一批镜子呗,说得这么高大上,还御供使?
他们就设宴招待了远道而来的窦大人,酒席之间窦大人就询问杜大栓“郡公,我看你们附近的大片土地都翻了垄种了庄稼,不知道种的什么农作物?”
这个季节,麦子都有快发黄了,水田也放了水浸泡,现在能种的无非是苞谷,花生,只是一般人家种苞谷花生很少有翻那么高的垄梗的,所以窦大人才好奇。
杜大栓笑的开心“窦大人不知,种的是棉花。”
窦大人吃惊“棉花?那一大片一大片的土地都是棉花?我们大兴王朝的棉花产量一直很低,你们种那么多,到时可要亏本了啊?”
杜大栓摇头,然后跟窦大人细细说了种棉花的关键几个步骤,并且还跟窦大人说了,家里的棉花预估产量能达到好几百斤。
窦大人听的是双眼放光,他觉得杜家人就是他的福星啊,每次来都有好事降临。
吃了饭,他跟着杜大栓去了棉花地里观察了老半天才带着人离开了小坝子村。
没过几天,杜大栓就被锦州府和附近几个府的农官们给请走了,他需要到处去教授旱稻种植技术。
还好棉花都种完了,家里的一百亩旱稻也没让施莲操多少心,找了里正,让他招了不少有经验的庄稼把式就把稻子都给种上了。
只是到了七八月里,给棉花修枝打叉又出了很大的难题,光是他们一家就种了八百亩棉花,加上其他人家种的,足有上千亩,打叉修枝麻烦又繁复,需要大量的人工。
施莲就派人在十里八乡招工,一时之间,整个洪门镇上出现了打短工狂潮,每日都有不少人到杜家来应聘修枝工,把来福给忙的是脚不沾地。
还好各地的旱稻都种上了,在七八月份杜大栓也就回到了家里,不然这么大一摊子事,施莲和来福还真是忙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