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相依为命(2 / 2)

舅舅很欣赏他,将他培养成了文韬武略的栋梁之材。

他是舅舅最得意的门生,连舅舅都夸赞他,说他是沈氏子孙里头最聪慧的。

舅舅是文官,舅母却是商贾之家,舅舅膝下仅有两位嫡女。他们夫妻俩对沈砚山极其疼爱,希望他有朝一日能继承家业。

外祖父早逝,舅舅和舅母的期盼,是他最大的支撑。

所以他很努力,争取科举,争取光宗耀祖。

他也没辜负舅舅和舅母的期望,他考上了状元,成为了朝廷新贵,官拜吏部左侍郎。

吏部右侍郎是沈家的老仆,和沈砚山是堂兄弟。

他们兄弟感情深厚,沈砚山对沈家老仆也很敬佩。他常常问老仆,沈家的祖训、家规、律法,还有沈家的根基。

老仆告诉他:“我们世袭沈家爵位,是皇上赐予的恩典。如今,沈家已经衰败,朝廷需要一个能干的臣子,辅佐皇上,振兴大齐的盛世。”

沈砚山一直觉得这些话耳熟。

他偶然间问起,老仆才告诉他:“沈家的祖训是,世袭罔替。我们沈家不能世袭,否则乱套了。”

沈砚山这才恍然大悟。

他对沈家的家谱,并不是十分陌生。

而且,他知道祖训。

他还记得,祖训是这样写的:“……沈家乃世袭罔替,绝不可世袭罔替,否则祸及子孙。”

可惜他没能遵循沈家的家训。

他爹死后,他一无所有,变卖家财,离开了京城,投奔了姨母。

姨母收留了他。

姨母待他极好。

他也把姨母当作至亲的姐姐,尊敬她、孝顺她。

姨母对他也非常好。

沈砚山从小锦衣玉食,姨母却让丫鬟婆子伺候他,给他做了吃的,用了喝的。他吃饱饭,睡觉,姨母陪着他。

姨母还教了他许多东西。

姨母对他的关心,胜似父母。

她不仅仅教导他读书,还教给他各式各样的谋略和兵法。

姨母对沈砚山,真的比亲生儿子还要亲近。

姨母有了个侄儿,就是苏含的哥哥,如今也在军营任职,是个副统领。

姨母很疼苏含。

姨母的丈夫去世得早,姨母把苏含当成亲生孩子。

她把苏含带回家。

“我们娘仨相依为命。你爹爹没了,你姨父和姨妈也走了,我只有含儿这一个孩子。我把你当亲儿子。”姨母拉着他的手,说。

“可我不是您儿子吗?”苏含笑问她。

姨母一愣。

然后她拍了拍苏含的肩膀。

“傻孩子,咱们不是一家人。”姨母说。

苏含低垂下头,掩饰住眸子里的悲伤。

这是他的秘密。

沈砚山没想到姨母竟然知道了。他的确是姨母的儿子!

他爹和姨母成亲多年,姨母始终未孕。直到沈砚山五岁那年,姨母有了身孕。

她生了个男娃。

姨母把男娃当宝贝捧在手里。

他不愿意打扰姨母的幸福。

直到他九岁的时候,姨母的儿子去世了。

她抱着儿子哭了整夜。

她哭累了,趴在床边,睡着了。

苏含悄悄爬起来,拿起了她的绣品。他看到绣工精致漂亮,针线细密,便猜测姨母一定是位贤惠的妇人。

他偷偷看过姨母的闺阁。

屋子里摆设简单,却井井有条。

窗外的梨树枝桠茂盛,叶子翠绿,阳光照进来,斑驳摇曳。

苏含站在窗棂底下发呆。

忽然有脚步声传来,停在了他身边。

是沈砚山。

他穿着青色长袍,眉宇间英气勃发。

“你醒了?”他问,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你饿了吧?厨房熬了粥。”

沈砚山对苏含很客气,仿佛是他的长辈。

“嗯。”苏含点点头,神态恭谨。

沈砚山伸手轻轻摸了摸苏含的脑袋。

他语调放得很柔和,道:“你先休息一会儿,等会儿我叫你。”

苏含乖巧应了声,退后一步,目送沈砚山出了屋子。

待沈砚山离开后,苏含抬眸望向了窗外。

他眼睛里的神采黯淡了下去,露出浓郁的悲伤和苦涩,慢慢淹没了眼眶。

他在沈砚山面前总是很懂事,很听沈砚山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