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媚朝阳洒在大明宫的每处角落,在这偌大的深宫院内,李世民一大早晨醒来,还没来不及去御膳房用膳,便在一众太监的拥簇之下前往大殿。
此时,文武百官们已然悉数到场,所有人都在等待着陛下的来到。
文武百官们挨个向李世民进谏,李世民高高在上地坐在龙椅上,俯视着朝堂;当他的目光落在左手边第三排第二人的脸上之时,定格了住。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他的第三子同时间也是神龙郡王的李恪。
李恪眼见李世民正在看自己,脸上浮现出一抹异常得意的笑容。
李恪站在原地安然不动,细心听着李世民诉说的每一个字。
“烛龙寨一事,全部都要归功在恪儿身上,此番神龙郡王着实是为我大唐立了大功,昨日神龙郡王在御书房里前来找朕多与此事。”
“爱卿们,朕甚是欣慰,神龙郡王如此懂事,居然什么都不向朕讨要,但是朕又不可能不给神龙郡王什么,这样未免显得朕也太不赏罚分明。”
聚集在朝堂里面的满朝文武听李世民这么说着,当即齐齐将目光落在李恪的脸上。
诸如像是大臣尉迟恭,程咬金,秦叔宝,长孙无忌等人,全部都聚精会神地凝望着李恪。
尤其是长孙无忌的目光甚为凛冽,李恪将这一幕看在眼里,心下不禁是一颤。
长孙国公这个人,向来在他李恪面前都不做好,这是一个卑鄙小人。
李恪清楚的记得,要不是上次因为长孙无忌在李世民面前说自己的坏话,恐怕直到现在为止李世民多半也没有要将自己逐出长安城的心思。
所以上一次的事情多半要归罪在长孙国公的身上。
长孙无忌是太子李承乾的人,他作为太子李承乾的党羽,同时间还有另外一层身份,便是太子李承乾的舅舅。
因为李承乾是长孙皇后的儿子,而长孙皇后又是长孙无忌的妹妹,他们之间就是这么一个关系。
在大唐朝堂里众多的利益集团当中,李恪可说是独木难支。
每一个利益集团,都从根本上与他没有任何关系,他在这大唐朝堂里弱小的简直就如同是一只蚂蚁。
李恪顶着数道目光,单膝跪在地上,对高高在上的李世民说道:“儿臣昨日在御书房里面已经将心是向父皇您表明,儿臣当真什么都不想要,兹要是父皇您能够笑口常开,而且也就很是欢喜。”
这番话说的当真正中李世民心坎儿。
话音刚落,李恪眼见站在一旁的长孙无忌满脸阴鸷的神情。
话说当年自玄武门之变开始,长孙无忌便一直都在李世民身旁鞍前马后。
在这个世界上面,除了长孙皇后以外,最了解李世民脾气秉性之人便是长孙无忌了。
方才李世民都已经将话说得那么清楚,长孙无忌自然知道李世民想说什么话。
于是长孙无忌便赶在李世民开口之前急声说道:“陛下,神龙郡王现下毕竟已经长大了,在很多事情上面都考虑的很是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