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房,官房,稍房,陋室,通铺,样样不少。
以此排名天号、地号、人号、通铺,柴房和马圈……
另外就是柜台旁边也有了正儿八经的帐房,杂物间。
总体上是一座三层的阁楼。
建造的材料大概是全木质的。
一楼提供膳食,布置方桌条椅,朱漆镂窗。
二楼正对大门的地方会修建一个看台,具体的消遣活动,刘杏儿还在考虑。
一方面是为了吸引住客,另一方面是给本身存在的住客提供了消遣的乐子,更能和住客达到共识,达到互动。
二楼三楼就是厢房了。
天号、地号都根据房间大小,风景等做了相应的特色。
诗书礼仪、骑艺乐射、文房墨宝。
数日后。
修整后的福来客栈门楼高大,门楼墙壁都有石饰花,尤其的屋顶的石饰花尤其的精致。
金顶石壁,绘着各种各样的鸟类图案,色彩斑斓。
就算是西城的龙腾客栈也与现在的福来客栈无法比较。
完工那日,苏家人站在大门前,都半张着嘴,目瞪口呆的。
这真的是福来客栈吗?
由一间连保护费都交不起的破铺子起死回生,再一度通过各种特色菜引来的财运亨通,再从官办客栈发展到如今的福来客栈。
这当中,一年的功夫都没有到。
简直就像是一场梦。
苏家的姑娘们穿着玫粉色的半臂交领襦裙,系着襻膊,整整齐齐的站在客栈门前,已经是足够打眼了。
苏三花有些痴痴的,她拍了拍自己的脸。
“俺怎么感觉这一切这么不真实的呀,这到底是不是真的?”
苏二花习惯性的伸出中指,点了点她的脑袋瓜子。
“这都动工多少天了,你这脑袋瓜怕是还在梦里没有醒来。”
刘杏儿的嘴角微微上扬。
大关和小山点了鞭炮。
噼里啪啦的,店门口很快就围满了人。
苏老太身穿牡丹翠绿烟纱碧霞罗,身披金丝薄烟纱,低垂鬓发斜插镶嵌珍珠碧玉步摇,很是富贵。
苏老爷子一身青衣,材质虽说不华贵,却有这非同一般的气质。
颇有掌柜和内掌柜的气派。
苏家人满面春光。
时不时的有人上来和苏家老爷子和苏老太道贺。
刘杏儿望着密密麻麻的人群。
心里虽有成就感,却是空落落的,像丢了魂似的。
他说他只出去一两日,一眨眼便是一月有余了。
他究竟去哪了?究竟去做什么了?
享受惯了后世的通讯便捷。
若是见不到那个人,听不到与那个人有关的任何讯息,她会觉得不安心,仿佛那个人就跟人间蒸发了似的。
她也尝试过在苏老爷子那里打听他的下落。
苏老爷子总是一副无所谓的模样。
她还想追问。
苏老爷子只是说。
“你不必太焦心,过去他出去的时间还要长些,这些你都是知道的呀。”
刘杏儿只得淡淡的“哦”一声。
或许。
对于感情,她也不善于表露吧。
再后来,她耐不住了,也曾拐弯抹角的找苏三花打听过。
苏三花也只是没头没脑的说。
“正弟有时出个门也是半年的工夫,这才多久呀……”
好在客栈忙着做扩建,她每天奔来跑去的,没有多少闲暇去考虑儿女情长,日子还算过得匆忙。
只是。
她一旦停歇下来,那种不安的情绪总会爬上她的眉梢。
每日每夜的忙碌也有一月有余了。
东大爷的两鬓都白了一些,他脸色有些憔悴,但是笑得双眼都是褶子。
“丫头片子,到今日咱们算是两清了,从此我和你业大爷与你就再不相欠了,你是一个机灵的丫头,临别前,东大爷和业大爷祝你福来客栈财源滚滚,前程似锦。”
刘杏儿这才挤上笑容。
“辛苦俩位老师傅了,有俩位老师傅的精心安排和独一无二的石花饰,咱们福来客栈的生意想要不红火也难啊。”
东大爷和业大爷捋了捋胡子,对看了一眼,哈哈大笑几声,提着各自的工具箱就扬长远去了。
夕阳无限好。
她看着两位老师傅很是出神。
张婶子提着菜篮子在刘杏儿面前挥了挥手。
“小娘子想什么这么出神呢?”
刘杏儿和张婶子有一段时间没有见面了。
刘杏儿消瘦了一些,却更显得娇柔可人。
张婶子这段日子倒是圆润了不少,脸蛋红扑扑的,想必日子过得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