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好几天的艰苦劳作,克服了无数细小的技术难题,
一套包含金、银、铜三种材质,每种又分“一钱”与“五钱”两种规格的钱幣泥范,
总算是初步製作完成了。
每一个泥范,都凝聚著匠人们的心血和智慧。
接下来,便是让人既激动又紧张的试铸环节。
工匠们小心翼翼地將早已在坩堝中熔炼好的,翻滚著灼热气浪的金汁、银汁、铜汁,
用特製的长柄铁勺留出来。
再通过细长的流口,让它们缓缓注入那些已经过低温焙烧、变得坚硬的泥范之中。
高温的金属液体在模具內迅速流动,填满了每一个精心雕刻的凹槽与纹路。
空气中瞬间瀰漫开一股浓烈的金属灼热气息,还夹杂著泥土受热后特有的焦香。
整个铸造坊內,安静得只能听到金属冷却时发出的“滋滋”声,以及匠人们略显粗重的呼吸。
等到金属完全冷却凝固,工匠们才怀著几分志志、几分期待,轻轻敲开泥范。
他们小心翼翼地取出初次铸造的钱市样品。
一枚枚带著原始粗礪感的金属圆饼,还带著不少毛边。
图案也因为是初次浇铸,可能存在一些细小的气泡或者微小的瑕疵,显得不够完美。
但更重要的环节还在后头一一称重。
朱高煦的要求近乎严苛:每一枚钱幣的实际重量,必须严格符合其“一钱”或“五钱”的標称重量,並且略微轻一点点,误差要控制在极小的范围之內。
第一批试铸出来的样品,放到特製的小铜秤上一称,结果五八门。
有的明显偏重,有的又轻了不少。
工匠们根据称重的结果,又理头对泥范进行细微的调整,
这个过程繁琐而且枯燥。
每一次调整,都意味著要重新雕刻部分模具,甚至要重製整个泥范。
然后是重新浇铸,重新冷却,重新称重。
如此反覆调试,耗费了足足五六天的时间。
终於,在不知道经歷了第几十次的失败与改进之后,六枚从外观到重量都几乎完美的钱幣样品,成功地铸造了出来!
六枚钱幣样品,金、银、铜三种材质,每样两枚,齐整地摆放在红绸托盘上。
分別是一钱和五钱的规格。
钱幣边缘那九十九道细密的锯齿,清晰可见,绝无含糊,
背面的图案,因模具经过反覆打磨,此刻看起来十分精致。
几个匠人小心翼翼地捧著这凝聚了无数心血的六枚样品,用红绸托盘呈到朱高煦面前书房內,烛火跳动。
朱高煦伸手,捻起一枚“五钱”的金幣。
入手,是金属特有的微凉,分量不轻,沉甸甸的。
他拿在手中细细端详。
正面铸著“五钱”二字,字体古朴,透著一股庄重。
將金幣翻过一面。
背面,则是精心雕琢的“日月星三辰”图样。
太阳居中,最大,光芒向四周延展。
一弯新月嵌在太阳之內,旁边点缀著一颗象徵星辰的圆盘。
那九十九道细密的齿纹,均匀地分布在金幣的边缘。
烛光下,金幣折射出细碎的光芒。
朱高煦拿著这枚金幣,一时有些出神。
“日月江山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他心头默念。
转念一想,这“日月星辰”,固然有遥尊故土大明之意。
但更多的是他朱高煦在这新大陆开创全新基业的寄託。
这片美洲大陆上的“中华”,將来会走向何方
他放下金幣,又取过那枚“五钱”的银幣。
银幣背面,双头鹰的图案十分醒目。
“罗马有法制,我大秦亦师从法家——”
这些念头在他脑中闪过。
他要建立的这个新国家,必须博採眾长,將法治的精神贯彻到底。
一个强大且公正的秩序,才是帝国长治久安的根本。
这双头鹰,便寄託了他对帝国未来的期许。
那个自称罗马的古老帝国已是风中残烛,再过些年,君士坦丁堡怕是也要在奥斯曼的炮火下陷落了。
自己这个新明帝国,將来能否与那自翊第三罗马的莫斯科公国,在这新旧大陆之间爭一爭所谓的“正统”
这事儿,还真不好说。
最后,他拿起那枚铜幣。
古朴厚重的大鼎图案,几乎占满了铜幣的整个背面。
鼎身的纹路虽有简化,那份庄严厚重却丝毫不减。
三足两耳,稳稳噹噹,確有几分镇压四方的气度。
这鼎,代表著正统。
代表著传承。
更代表著华夏文明,將在这片新土地上延续与扎根。
朱高煦將六枚钱幣样品一一审视完毕。
材质的光泽、图案的精细、边缘齿纹的规整,以及最重要的重量。
都符合他的预期。
他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此刻,被召集过来的几位心腹重臣,都屏息立在一旁。
他们將朱高煦审视钱幣的每一个动作都看在眼里。
心中也掂量得出这些小小钱市背后所承载的沉甸甸的分量。
朱高煦將手中的金银铜三种钱幣样品,重新放回那铺著明黄色锦缎的托盘上。
隨后,將托盘推向眾人。
“诸位,都看看。”
他的声音平稳。
“这新明通宝的样品,已经出来了。”
“都来瞧瞧,这成色,这做工,怎么样”
一位主管財政的心腹上前一步,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枚铜幣,又拿起一枚银幣,细细看过后,恭声说道:“殿下,铜钱自古有之,但这新幣铸造规整,没了方孔,確是新颖。至於这金幣银幣,我中原歷来鲜少铸造作为通用货幣,如今观之,图案精美,分量十足,实乃开创之举。”
朱高煦闻言,嘴角微微上扬,朗声道:“说得好!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新的,我们走的这条路,自然也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