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再遇楚王(1 / 2)

夜里,苏芷辗转反侧。

她身旁的男人睡得很熟,似乎没有察觉她的异样。

他手臂搭在她身上,睫毛微微颤抖,嘴角有时会微微勾起,好像正在做什么甜蜜的梦。

而她被他温暖的呼吸笼罩,在去与不去之间犹豫不决。

这是一次巨大的赌博。

如果她去了,或许能找到叶孟奇,幸运的话叶孟奇能有办法救他。但若以上这两条没法达成,那她将失去在最后的日子里陪伴他的机会……

想着想着她不禁落下泪来。

窗外的月亮已经被房檐遮住。几只秋蝉有气无力地嘶喊,仿佛在提醒她,时间已经不多。

苏芷狠狠压下心中那些乱七八糟的思绪,轻轻吻了吻男人的额头。

她不敢再看他的面容,也不敢再呼吸他的气味。她知道,这两样东西会像绳索一般捆住她,让她软弱,舍不得离开。

她拉开他放在她身上的手臂。

从他怀中起身之后,秋夜寒凉的风立刻包裹住她。

她清醒了。

她明白现在什么才是最理智的选择。

她悄悄收拾好东西,走到门口。

最后看了他一眼,她关上门,向着深夜最深的暗处离去。

楚王要求她去殷州的事情,只有她和白昭知晓。她特意叮嘱过他,不要将此事告知赫连明睿。

白昭本要陪她一起去,但她拒绝了。

“要是他问起,你就说,我从那边带过来一些特效药,放在了红春楼,我回去拿。”她顿了顿,严肃地补充:

“你再告诉他,要是他敢来找我,我就藏起来,永远不见他。”

白昭点头,脸色阴沉。

“保重。”

他把马绳递给苏芷,在肃杀阴森的深夜里,目送她遁入黑暗。

十天后,苏芷来到了殷州城外。

城门口有大队士兵当值,戒备森严。行人客商进进出出,十分热闹。

殷州靠近北方,土地丰饶,物产丰盛,是北方著名的粮仓。

殷州城很繁华,居住着很多富商巨贾。朝廷里退居二线的重臣,不少在此定居。故阴州城被当世人称作“东都”,与西北面的上京平分秋色。

苏芷出示了通行令,顺利进城。

马早在三天前累坏了,被她放生在路边。

人若稍加训练,耐力是比马要强的。这三天,她每天徒步三四十里,比预计还要提前一天到达了目的地。

干粮早已吃完,她饿得前胸贴后背,在繁华闹市中找了个小面摊,要了一碗油泼面。

正是下午吃完饭的时刻,面摊很热闹,来来往往的客人叽叽喳喳。

她侧耳一听,大都在议论卢城王起兵北上的事情。

“商路又被堵了,我那二十几车货运不出去,怕是要烂在仓库里,愁啊!”中年富商哀叹。

旁边书生模样的男子摇头叹气:

“别提了,我老婆刚给我添了个闺女,一家六口人就指着我吃饭呢。卢城王把路一封,大家伙还怎么做生意?”

“这些王爷简直乱来,乱来!”

“也不能说人家乱来,京城那位是该治治了!小皇帝才登基没几个月,他杀了多少大臣?现在竟然还跟太后搞到一块儿去了……”书生义愤填膺。

面摊老板插话:

“是啊,原来我还以为晋王是条好汉,没想到竟是个这种人。本还盼着他平定天下呢,现在啊,呵呵,天下被他搅得一团糟。”

“说来说去,还是咱们楚王靠得住。”一位老者捻须感叹。

旁边的算命瞎子嘿嘿笑道:

“我早就跟你们说过,只有楚王才靠得住。你们现在信了吧?”

“是啊,楚王殿下又有能耐,又爱护民生,殷州本地人都知道。倒是那些外地来的,眼红咱们殷州人有钱,老说楚王坏话。”

“我就奇怪了,为什么先帝不让楚王即位?”

“这你就不懂了吧?”书生一脸了然:

“当今太后和晋王有一腿,这祸水去先帝跟前吹几句枕边风,还能轮得着楚王?连太子都没捞着皇位呢。”

众人点头称是。

苏芷一边吃面,一边听这几个人把赫连辰苍狂吹一番。

吃完面,去楚王府的路上,一路她都听到类似的议论。

听着听着,她算是明白了。

上京仅仅是楚王的一个分店。他真正的势力,在殷州。

殷州是楚王的封地,因忙于朝政,他被特许不用回封地。但他对封地的经营,一点没落下。

殷州城是仅次于上京的第二大城市,繁华富庶不必多言。楚王屡次对殷州投资,修建灌溉水渠和大量设施,现在殷州的粮食产量,占到北方七州的三分之一,可以说是北方的粮仓。

而殷州民众受益于此,衣食饱暖,钱粮满仓,比起南方相对穷困的州县,可谓生活在天堂。

也难怪殷州人对楚王有种谜之自豪,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孩子,不论男女老幼,一提到楚王都是交口称赞。

这人除去心理变态,倒也是个不错的统治者。

苏芷感慨着,顺路拐进铁匠铺,买了一把匕首和几根暗器三角钉,打算拿来防身。

殷州城很大,地形复杂,她沿途问路,终于走到楚王府门口。

比起在上京的府宅,这座府邸看上去没那么气势恢宏,但仔细看,那琉璃碧瓦精致典雅,朱漆红门雕龙画凤,造价应该不比上京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