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我没事。把那两个人带回去吧,说不定能问出来些别的。”
天朝皇城之内,君莫笑一身红衣,出现在朝堂之上。
“陛下自登基以来,一直没有皇子,如今既已找回流落民间的儿子,身为监国,本官决定请奏,将此子立为太子,以安民心。”
此语一出,满朝哗然。
“君大人,此事当真?”班中有人将信将疑,“陛下登基不过十载,之间从未出过宫,怎会有流落民间的儿子?”
“自然是陛下在做燕王之时留下的。”君莫笑说完,命人将莫离带上来。
他一副痴痴傻傻的模样,登时引起有些人的不满。
“君大人,这孩子看起来并不机灵,恐怕难以担当太子之位吧?”
“陛下尚且年轻,立太子之事何不再缓缓?”
“哼,你们这么说,其实是怕此子并非陛下所出吧?”君莫笑说着,眼睛自众大臣面前一一扫过,有几个老臣垂眸,面上却是鄙夷。
“他是我妹妹如月十年前同陛下所生,如今找回来了,自然不会有错,还是说,你们怀疑皇贵妃和他人有染?”
他目光如炬,让人不敢直视,但仍旧有人心里不服。
君莫笑见状,冷哼了一声:“皇帝的子嗣自然是关乎国运,也罢,为了让你们安心,咱们今儿个就一起来验验。”
说完,便命人去请休养中的朱诚悌,连同照顾他的君如月也一并带了来。又有小太监端了一碗水上来,另有御医随侍在旁。
拱手对高坐在上方的朱诚悌行了一礼,君莫笑言道:“臣斗胆请陛下允准滴血认亲,这孩子到底是不是您的亲生子,一验便知。”
朱诚悌双眼浑浑噩噩的,一听说验儿子,立刻放了些许光芒:“验、必须验!”
“遵旨。”君莫笑转过身子,一个手势之后,太医上前,用针刺了朱诚悌的手指,滴下来几滴血。而后又来到莫离身前,准备刺他的手指。
“疼!不要!”莫离故意哭唧唧的,两只手乱动,不让御医得逞。
君如月心里如同明镜:这怕是君莫笑挖的一个坑。若是血液相融,离儿的身世定然瞒不住;若是不融,他也活不成,必然会被君莫笑处死。
他是自己的儿子无疑,她决不能眼睁睁见他有难而不管!
“大哥,离儿还小,你……”
君如月话才说到一半,便被君莫笑打断:“娘娘,这孩子是谁,你我心里最清楚。这滴血认亲是最好的法子,堵住悠悠众口,更能让陛下安心。”
莫离还在那里闹腾,君莫笑走过去,轻轻拍了拍他肩膀:“离儿乖,叫太医扎一下手指,不疼的。一会儿给你糖吃。”
“真的吗?”莫离眨巴着大眼睛看向他。
君莫笑点了点头,太医过去,一下刺破了他手指,将血滴在碗里。
满朝文武围在那里观看,君如月也高悬着心,无论是哪一种结果,都不是她愿意看到的。
两滴血在碗里,逐渐靠近,最后交缠到一起,融为一体。
百官皆恍然大悟,成祖看了也满意地点头,唯独君如月全身冰冷,面色发白,几乎瘫软在那里。
莫离也凑过去,嘻嘻一笑:“咦,这是什么?竟然能融在一起,有趣,有趣!”
君莫笑故作慈爱地看着他:“这下没人能够怀疑离儿的身份了,您就是我主的儿子,原当立为太子。”
朱诚悌分外激动地招呼孩子过去,摸着他的头看了又看:“像!真像!这孩子与朕年轻时,颇有几分神似!他就是朕的儿子!”
莫离强压住心里的忐忑,呆呆傻傻地由着他,瞥见君如月已经面色煞白。
“如此臣即刻草拟诏书,尽快将他封为太子。”
“恭喜皇上找到亲生骨肉!”
“我朝后继有人,可喜可贺!”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君如月已经不记得自己是如何回的腾鸾阁,她坐在那里,一直心神不宁。君莫笑一定是知道了什么,所以才会在本该直接册立太子的当口,突然来这么一手。若是被他发现,离儿真是她儿子,那……
“如月,找到了离儿,你该开心才是啊,怎么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君莫笑出现在她跟前,笑意盈盈。
心头一紧,君如月强作镇定:“哥哥说笑了,那孩子不是你自齐州深山里找来的傻子吗?怎么可能是我的离儿?”
“真是这样?”君莫笑定定望着她,“那大殿之上,滴血认亲,血脉相融的事情,你怎么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