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赐字霁云(1 / 2)

一场骚乱之后,宸星殿的人去了大半。

天子虽未震怒,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司马长风的心情并不是很好,他目光沉沉地看着段三郎。

段三郎的杀机极为明显,威胁的话语更是不停回**在所有人耳中。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司马长风会重罚段三郎的时候,事情再一次出乎众人意料了。

司马长风竟然问:“出够气了,就来谈谈你自己的事情。范云、木玄,上金匮玉牒,令钦天监择吉日祭天。”

范云才刚看着高放脱冠请罪被带下去,还以为宴会会就此不欢而散,没想到皇帝居然还记得给段三郎入牒之事。

地上鲜血尚在,满殿愤怼未平,寒风肆虐而入,范云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陛下竟然没有生气?竟然没有被七殿下明目张胆的手段而心生反感?

他怔了怔,讷讷道:“啊……是,陛下,臣同内务府给七殿下拟了几个名字,于宣统十年庚子月甲子日,即十一月十七日,册入西晋皇室玉牒,即年十八,排位至七。”

十一月十七日。

司马青眼波微动,看了眼气息未平的段三郎,出声道:“父皇,小七已经喊了十八年三郎,儿臣以为,这名便不用改了,姓氏归于皇宗便好。”

“可。”司马长风垂眸,视线落在了庚甲生辰贴上,“留着也好……只你既已及冠,合该赐个字。”

名可以留给段久,但字,必须是他的。

段三郎没有拒绝,他的脸上还带着鲜血,神情漠然,无心他顾。

他累了。

“字内务府也是拟好了的,”木玄端上来三个一字排开的木牌,轻轻放下,声音在大殿里传响,“陛下您瞧,都是福寿安康的好名,您瞧着哪一个好,祭天的时候便可以放在神坛上,请求皇室列祖赐福。”

三个木牌,从左往右金钩银画着六个大字:守之、琮玉、曦并。

虽是好字,然而却过于规矩了些,叫人一听就不免沉重。

不适合。

“名、字相属,名既不改,这几个字也无甚大用……取笔墨来。”

杜三思讶异,皇帝这是要亲自给三郎取字?

木玄从容取来笔墨,司马长风执笔沾墨,眼帘轻抬,落在段三郎身上,凝视片刻,开始落笔。

殿中鸦雀无声,恢复平静的人们眼观鼻鼻观心,心思却都放在了殿上。

段三郎虽然对司马岳动了手,可并没有杀人。

皇帝或许是心怀愧疚,也或许是真的喜爱那张脸,居然没有论罪段三郎御前失态,不仅没有问责,还亲自为他取字。

可见天子对这位七殿下多多少少是看重的,虽现在未及得上曾经司马岳的荣宠,但将来却夜未必不可能。

而且七殿下比三殿下更有优势的一点是,不会有皇储之争的可能,毕竟曾经是“私生子”的身份,所以就连太子都对他格外维护。

七殿下前途无量啊!

沉思之际,司马长风已经放下了毫笔,挥袖起身,离开龙椅。木玄从容取了字交给内务府总管,内务府总管转而送到了范云手中。

范云定睛一看,不由一愣。

一笔一划,力透纸背,霸气遒劲,又行云流水。

霁云。

司马霁云?

《说文》有言霁:雨止也。

《书·洪范》又注:兆之光明如雨止。

陛下的意思,是让七殿下适可而止?还是说,希望七殿下抛却烦恼,“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这两者之间的却别可太大了,前者是帝王深沉的警告,后者却是父亲殷切的期盼。

范云捉摸不准,恐怕下去还要跟太子商量商量。

“就以此字,即登玉牒,”司马长风不紧不慢地走了下来,停在段三郎几步外,默了片刻,“你大哥将裕王府给了你,但念你身上有伤,就暂且住在云泽宫,修养两日后,再入王府,下去吧。”

段三郎木然地抬起头,平静地看了他一眼,“谢,父皇。”

内务府总管忙给旁边的太监使眼色,小太监心领神会,立刻小跑着过去,谄媚地笑道:“七殿下请随奴才来,奴才带您回宫,太医早就在那里等着呢。”

杜三思犹豫了一下,对皇帝福身行礼,“民女告退。”

至于之前司马长风说过的奖励,她现在一点都不关心。

她只知道,段三郎已经被看不见的压力逼得快疯了。

杜三思飞快地跟上段三郎,下意识紧靠上去,不动声色地扶着他,踩过脚下斑斑血迹。

两人一语不发地走出宸星殿,踏入刮杂风雪中,逐渐隐没行迹。

下意识的,殿中之人都不约而同松了口气。

谁也没有注意到,由始至终,段三郎都没有关心过皇帝到底给他取了什么字,就连一眼都未看过。

司马长风似乎也不甚在意,他又低头轻轻扯了一下自己的袖口,才道:“……朕也累了,择日祭天的事由太子与内务府负责操办,其余人等,散了吧。”

“恭送陛下。”众人行礼道。

司马长风走出了宸星殿,宸星殿中最后一点压逼紧迫的气氛终于散了,范云这才感到寒风入体,放松的身体冷不丁打了个哆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