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县农资公司,办好手续,等待装车的间隙,林军在院子里踱步,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办公楼。
就在他准备离开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办公楼里走出来,正是秦馆长!
他手里拿着一个档案袋,正和农资公司的一位科长边走边谈,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似乎在商量着什么工作。
林军心中一动,下意识地躲到了一辆卡车后面。
他看到秦馆长和那位科长握手告别,然后转身走向自行车棚。
就在秦馆长弯腰开锁的瞬间,一阵风吹过,将他手中档案袋里滑出的几页纸吹落在地。
秦馆长连忙去捡。
林军趁这个机会,锐利的目光迅速扫过那几页纸的内容。
那是几份物资调拨单的复印件,上面列着一些文具、宣传用品等,看起来是文化馆的正常采购申请。但林军的目光定格在调拨单右下角的一个不起眼的印章上——那是一个三角形的、带有模糊编号的库房验收章,编号的位置和样式,与他记忆中供销社老会计标记账本角落的划痕位置,有几分诡异的相似!
这只是巧合吗?
林军的心脏猛地一跳。
文化馆的物资调拨,和基层供销社的账目,怎么会有关联?
难道……敌特是利用看似合法的物资调拨流程,在层层环节中夹带或传递东西?
那个印章和划痕,是某种交接确认的暗号?
这个发现太重要了!
林军强压住内心的激动,等秦馆长骑车离开后,他才从卡车后走出来。
他没有去追问那位科长,那样会暴露自己。他默默记下了那个印章的样式和编号的大致范围。
回到广元镇,林军立刻将这一发现向山鹰做了详细汇报。
“物资调拨流程……印章暗号……”
山鹰在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语气变得异常严肃,“这是一个全新的思路!如果敌人真的利用我们内部的行政和供应链条做掩护,那他们的渗透深度和手段就太可怕了!这或许就是‘墨砚’这种高级别特务发挥作用的方式!林军同志,你这个发现非常关键!”
专案组立刻调整了侦查方向,秘密抽调精干力量,开始对县文化馆近期的物资申请、采购、运输、接收等全流程进行秘密核查,重点核对那些带有特殊印章的环节和经手人。
同时,对供销社老会计的监控也进一步加强,试图找出他标记账本与县里物资流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是一项极其繁琐且需要高度保密的工作,进展缓慢。
另一边,胡玉也没有闲着。
她想到一个办法。
她以撰写“基层供销社服务农业生产”的专题报道为由,向公社申请,希望能在供销社进行一段时间的“蹲点”采访,体验售货员的工作。
这个理由合情合理,得到了李福的支持。
老会计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也不好明着拒绝。
于是,胡玉得以名正言顺地每天泡在供销社,帮着卖货、整理货架,同时暗中观察老会计的一举一动,特别是他处理账本时的细节。
几天下来,胡玉发现,老会计确实会在每天关门前,对当天的销售流水账进行核对,并在某些账页的固定角落做标记。
标记的账目似乎没有特定规律,有时是卖了几斤盐,有时是卖了几尺布。
但胡玉细心地将标记的日期、商品种类和数量都悄悄记录了下来。
她将这份记录交给了林军和山鹰。
技术分析人员对胡玉的记录进行了交叉比对和模式分析。
一个惊人的发现渐渐浮出水面:老会计标记的账目,其日期和商品种类组合,似乎与县文化馆近期某些极其微量、看似正常的物资消耗的报损或申领记录,存在某种隐晦的时间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