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爱恨交加(1 / 2)

不过,当他看了看那个跪在地上凄惨的就连京都城乞丐都不如的许伟,到了嘴边儿的话却是无论如何都说不出来了。

赵阳沉默了一会儿,终于颓然叹了一口气,摆了摆手说:“算了,本王明白了,你们下来洗个澡换一件干净的衣服吧,这事从此便烂掉在胃里了,当作从未发生过。

你从不曾离开京都城、不曾与王友靳部落成员谋面、不曾被天罚营成员捉去游街示众、懂不懂?”

许伟无论如何都要出使王友靳部落,头脑还在,一听赵阳这句话,顿时便懂了其中含义,使尽浑身解数点点头道:

“殿下松了一口气,小小懂了,小小全懂了。”

赵阳转身背对许伟挥挥手:“就下来了。”

要说这四字,赵阳还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是啊,殿下,太小了这个退回去.”

许伟跪下来,毕恭毕敬地走完,他站起来扭头就走。

一直到许伟完全走了,空气中刺鼻难闻的气味儿仍未消散。

赵阳扭头看了王老一眼,表情空前复杂。

他真想张口就问王老一个问题—李维既已将许伟全部抓获,为何当下就放回原处?李维为何早知此事而始终不昭告天下?

须知李维手中却握有一份三味书屋和一份报纸,其他暂且不论,哪怕只将许伟之名挂到报上也不为过,将自己所从事的这些事写在一篇文章里,均不用二天,赵阳府声名将完全臭名昭著,到时自己的赵阳也将被整个世界人民的唾沫活活溺毙!

这样的效果都是不错的!

再加上天罚营呢,反正赵阳也没想到天罚营势力之大竟达到这么可怕的程度,不足万人马,居然打得王友靳部落无还手之力!

王友靳部落不同于其他部落,它们是名副其实的虎狼之师!

你看王友靳部落最强的时候那可就能召唤十万骑兵了,就算进攻下来大夏北边四州全境,那么京都城皇帝陛下也没有办法把对方带走!

可是现如今三四千人的天罚营再加上秋宁府重镇不到七千人,竟然可以抵挡住草原部落的联合进攻,甚至还把那些草原部落打的滚回了自己老巢,这事儿怎么看都是不可思议的。

赵阳对这一切心有所属,神情也变了。

不只是他一个人,就是王老也这样的表情。

很显然,赵阳和王老思考的是同一个问题。

光阴荏苒,不知过了多久,王老与赵阳相继抬起头。

两人相视一望,均在彼此双眸中看出一些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感觉。

两人都清楚彼此内心的想法和嘴上的想法。

最后是赵阳带头打破沉默说:“带着文房四宝,本王准备写信给皇兄!”

当他说出这句话时,已代表着他作出了一个决定。

其实除此之外赵阳再没有其他选择了。

事过境迁,与其有人狠抽面颊,倒不如自己听话认输,或多或少留点颜面。

赵阳认定是向皇帝陛下提出了离开京都城、任意寻找封地、安心过余生的要求。

无论谋略或才华、亦或力量、或阴谋诡计、再多也能成为那些地痞流氓无赖手段的赵阳最终发现他根本就不在李维之列。

实际上他对此事早有认识,只是他始终心有不甘,认为终有一天能扳回一局—他不甘于就此败北。

然而,赵阳此时此刻看见了落魄到了极点的许伟游街示众回来,这才终于明白,他所以为的李维要对自己赶尽杀绝,事实上,总是为自己留着一条后路,这便是放弃的路。

有时候,房企并不是绝路,如果搁在过去,任由赵阳本人主动让出储君之位,赵阳就算答应,宁王当然不放过。

可是现在,小皇子对他还算是好的,最起码和他这位皇兄没有过多的矛盾。

若是让赵轩这小皇子成为储君,赵阳日后应还能成为游戏人间封王。

除此之外,赵阳也没有其他选择,只有这条道路可走。

就算赵阳亲自离开京都城,如果李维不放过,也不会有生路。

毕竟从现在情况来看,如果李维一意孤行地杀了自己,赵阳完全无力抵抗,只有乖乖地等待死亡。

既然是这样,那么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呢?

王老闻加汝赵阳曰为皇帝陛下休息汝,神情更复几分,心默默叹息一声。

王老到赵阳府数十年来天天想什么就做什么,就是要战胜赵阳的一切仇人,使赵阳能顺利地做皇帝陛下。

可是王老万万没有想到,不用他出手,宁王就已经失败了,失败的非常彻底。

然而即便是没有了宁王作为竞争对手,赵阳依旧无法成为九五之尊。

王老几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已指日可待,仿佛伸手可及,但它与天上繁星同辉,丝毫无缘把握。

因为从一开始的时候,赵阳就没有能力成为未来的皇帝陛下。

而赵阳又不愿意成为李维的操线傀儡,既然如此,那他就只能做一个整日无所事事的封王了。

王老心里这样想,又是一声叹息,便毕恭毕敬地向赵阳行止。

“是的,殿下。”

仅仅是三个字,却也代表了王老的态度。

主仆两人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缄默后,他们都决定抛弃理想。

皇宫养心殿。

皇帝陛下望着眼前那一摞摞奏章,心里莫名地有了几分扼腕叹息。

这地方一个他好久没有来,那些奏章总是由内阁大学士和其他人来办理的。

其实李维在宫中虽安排了许多眼线,但始终不约束皇帝陛下,甚至不妨碍陛下做事。

皇帝陛下之所以不愿办理这类奏章,纯粹是因为不想向李维屈服。

如果一切照旧,不就表示他这位皇帝陛下对于李维毫无办法么?

皇帝陛下起初这样认为,但后来很多情况都使皇帝陛下想到一些问题。

李维想要做什么事情,那就让他去做好了,自己要做什么事情就继续做。

时间过得那么久,如果李维怀有谋反之心,恐怕早已经谋反到现在还没谋反过,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解释。

皇帝陛下近来这个时候常常夜不归宿,脑子里总是想着一些问题。

有时他真感到李维有失心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