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谈生意吗(1 / 2)

府尹大人望着堂下的那些人开口问:“堂下是谁,报官做了什么?”

那几个人互相打量着,第一个张口就来的是个瘦瘦小小猴子样子的小伙子。

他先对府尹大人毕恭毕敬地行礼,接着说:“府尹大人啊,咱们报官干的事就是这家酒楼掌柜骗人钱财!

他的酒楼分明快开不动了,分明挣不了银子,也非学人家卖分红不可,大家被他骗得团团转,把钱用在自己的酒楼分红上,总共就得8两白银。

现如今,对于我们来说,这八两银子一去不复回,如同打了水漂一半,我等实在是心中不甘,想要要回这八两银子,却不曾想掌柜不但不肯答应,反而对我这样的恶言相向。

因此,我等便想要让府尹大人还我们一个公道!”

府尹大人听到这样的说明,终于了解到整个事件经过。

接着府尹大人看了看掌柜的,又开口问道:“刚才这个人说的能不能是真的?”

掌柜的当然点点头,可他仍然感到委屈,望着府尹大人可怜兮兮地说:“府尹大人明鉴呀,尽管他们所说的话属实,但是有一点却是胡说八道——小人却从不骗他们!

买买买分红那是你情我意,都舍得出钱买小人酒楼分红,赚赔都要靠眼力,现在自己见酒楼生意兴隆就请小人退自己的钱,天下哪来这种事?

若按他们的话讲,小人若经商赔了夫人又折兵,那么责任该推给谁呢?

府尹老爷、小人冤,销人员君!”

掌柜愈说愈觉冤枉,结果竟眼眶通红,仿佛下回要流泪似得。

围观的老百姓见此情景不禁议论纷纷。

“掌柜讲得有点道理,买卖分红这件事原来跟那个买卖是一回事,完全是靠能耐跟眼里金额来做,天底下哪还有只赚不赔呢?”

“说干就干,如今他们赔本想让别人掌柜把钱退给自己,但是如果情况并非如此,酒楼生意兴隆,收入颇丰,那么他们还会来掌柜那里把钱退呢?他们恐怕早已经到了花天酒地的地步!”

几个花在酒楼分红上的男人听着后面老百姓的评论,面色都变的很不好看。

只不过,他们虽然心有不甘,却也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最后,有人看着府尹大人喊道:“府尹大人啊,我等人都承认这笔买卖分红是一笔生意,有赚有亏,但是问题并不在于此,而在于这个掌柜的他骗了我等等!

自己的酒楼生意显然是这么不好,勉强能挣到设么,但是他说能,不这样做的话,我等等怎么能出钱购买自己酒楼里的红利呢?最终怎么可能是这样的呢?”

说完这句话这个人也就卖惨了。

“府尹大人呀,像我这样穷苦人家出身的人,十两八两银子对别人而言,也许无关紧要,但是就是像我这样不知花了多少时间、流了多少汗。

如今这血汗钱是掌柜们拿走的,如果再过些日子他那个酒楼就不能营业,那么咱的银子岂不是就完全打了水漂?这个,这个.

府尹老爷,这句话的事我等等真是受不了呀!”

府尹大人闻之已深陷困境。

双方各执一辞,又言之凿凿,那这等案件怎么判呢,府尹大人一时还有点下不了决心。

迟疑片刻后,府尹大人望着那些购买酒楼分红的人们问:“本官且向你打听酒楼分红是你自愿购买?”

那些人面面相觑,尽管他们知道这个问题不利于他们,但是他们还是要说真话并点头说:“回到府尹大人这句话,确实是咱们几个人自愿购买酒楼分红的,不过.”

他话音未落,府尹大人便皱起眉头,不悦地说:“既然是你几个人自愿购买的,又有什么话要说呢?”

“府尹老爷,话不投机半句多!尽管被我和其他几个人买下了.”

那人听了府尹大人的话张口就想驳斥。

府尹大人却抬手阻止了他,皱着眉头冷冷地说:“在你买酒楼分红前,你应该先知道这个酒楼,而你现在想说的话就是借口!

你就算再忙也没时间去看看酒楼生意?无非是刚开始以为可以挣钱,然后以为不挣钱了才想辩驳。

天下哪来那么多好事,赚钱了留下,不赚钱反悔?”

说到这里,府尹大人一拍惊堂木,继续说道:“酒楼分红等也如此,当初讨论价格、看好货,自从交易以来,再无反悔空间!”

“不过...府尹老爷,等人万万没想到酒楼生意如此不好呀!”

府尹大人望着那些仍垂死挣扎着的人,府尹大人表情不变,他补充道:“很多经商的商贾们也从没想过亏本,更没想过生意这么糟糕。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就能将本来买的东西退还,将所有的金钱都要还吗?”

“额......”

几人听后一时不知怎么辩驳。

其实府尹大人言之凿凿,无从辩驳。

府尹大人见这几人不说话了,再次一拍金堂木说道:“今天的事情就此打住吧,你说的还没有建立起来,酒楼掌柜也不用退你的账,分红还归你,你能否卖或赚钱,这完全取决于你的技术、颓夏!”

说完这话,府尹大人站起身来直接离开了这里,只留下那几个人面面相觑,一个个脸色难看的就跟冬天的烂白菜一样。

他们在来到这里前可充满了自信,以为肯定能讨回钱,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结局。

不要说她们,就连掌柜本人,没想到也不用他多言,这事居然就这么顺利地解决了。

虽说为了八两银子就闹上公堂,这谁的脸面上也不好看,可不管怎么说,今天的事情也算是为以后这类的案子提供了一个先例。

府尹大人的话—分红跟别的东西买卖没什么两样,讲究个买定离手。

既然花的是钱,就别想走。

就算买的东西都烂熟于手,也要咬紧牙关认。

衙门大门这边儿围观的老百姓们看到这个最后的结局,神情也发生了些转变。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是否还会购买这种分红呢?

两人相视一笑,皆生出几分迟疑。

此案说大就大,说小就小,但造成的冲击迅速蔓延。

本来许多店铺啥也不用干,只卖分红的人大量上赶,只要没有太差劲的店铺,总归是能卖分红。

他们要想赚到钱根本不用等最终分红。

最多等上几天再转卖,让一买再买赚钱。

也正因此,分红仿佛丧失了其本来的含义,成为一种不具有实质性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