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林父被坑,钱庄设立(2 / 2)

彼时,周氏还推出了活期和定期的存款,在一些人进来之前,将一些传单发在他们的手中,认识字的自己看,不认识字的专门安排了几个人在外面解说。

一时间,钱庄的消息,将林家的消息都是给掩盖了下去。

而在短短几日的时间内,周氏钱庄一个铺面吸到的存款便将近有一千万两的银子。

而这还是在一个小镇上,周氏钱庄不多,一共就只有十五个铺面,短短的几日,同时进行吸存,银子哗啦啦的流进了周氏,同时也惹得其他的一些钱庄眼红嫉妒,然后上京找上了皇庄。

周氏率先开始吸存,皇上和内务府都派了不少人过来,当第一批银子运进皇庄之后,皇上看到账册上面的数字,整个人都激动的不行。

周承溟紧紧是将存款的四分之一作为存款储备金,交给了皇庄帮忙保管,剩余的四分之一放在了钱庄当中,作为流动资金,剩下的一般其中又有四分之三被运送到江南,剩下的四分之一则留在钱庄作为紧急备用。

现有的商铺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周承溟大刀阔斧,在京城以及其他的地方同时开设了好几个钱庄铺面。

小地方暂且不提,就整个京城,周承溟便开设了五个铺面,而且这些铺面都在比较繁华的地带,铺面相对于其他的铺面,大了两三倍。

几个铺面同一天开业,有了之前的宣传,在加上提前培训好的人手,开张那日整个铺面吸到的存款,比之前的那些铺面多了一倍。

不仅那些老百姓纷纷跑来存银子,就是一些官员们也都乐意将银子存到周氏钱庄去。

其他的钱庄想要挤兑一下周氏,都找不到任何的办法。

从前开钱庄战战兢兢,生怕一不小心一阵风刮来钱庄就倒了,如今人家有皇庄作保,还有利息可得,定期活期十分的方便!谣言什么的,根本就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你敢说皇庄要倒了吗?

被皇上知道了,还不得弄死你!

所以有些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眼红嫉妒。

有些的人却也看到了商机,准备去皇庄备案。

但皇庄那边,内务府也早就放出了消息,整个大周参与备案的钱庄不超过五十个,而且都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

林父这边,找了许久找到了不少的苏黎需要的药材秧苗人,但看着挺多,实际上来看,也种不了多少的田地。倒是这红薯苗,本已入秋,红薯苗很多人都开始秧苗了。

林父便去村子里说,收购一批红薯,然后又用鼓励村民们种植红薯,到时候他收购。

村民们自己留存了一部分,直接将用来秧苗的红薯都卖给了林父。

林父买了这些之后,便让人运到了半月坊,火速的运往江南。

而岑州这边不少的老百姓也开始相信苏黎和林烨的话了。

江南多雨,原本这个季节不说每日下雨,至少两三天,就会下几个雨,然而接连一个半月一滴雨都没有,这让百姓们开始有些心焦了。

如此干旱下去,接下来粮食稀少,单单是靠着朝廷和其他地方运送过来的东西,根本就不够的。

这日,不仅周承溟派人送来的第一批银子到了,就连林父让人收集的红薯秧苗也到了。

银子分派到各处,由林烨和荀子霖来进行分配。

剩下的红薯,苏黎找了许多的农民,找了比较肥沃的地,让他们将秧苗给种好。

如今干旱必不可少,苏黎让人传扬了要带领大家种植红薯的消息稳定人心,不少百姓心里眼里都期盼着能够早日秧出苗来。

时间过了三天,种下去的红薯,就开始长了苗发了牙。

七天的时间,红薯苗就已经长的非常旺盛,有十几厘米长了。

红薯苗长的快,苏黎让人隔天浇一些水上去,一天天的肉眼可见的长长。

直到第十五天之后,这些红薯苗一根得有两三米的长度了。

江南百姓从未种植过红薯,苏黎也只是见过,倒是林烨种过,特意的挑了一天的时间,给那些村民们培训。

从割苗,倒种植下去,几乎是手把手的教。

不过到底是种植了不少的村民,学的非常快。

第一批红薯种植下去,不过六七天的功夫,红薯苗又长满了,苏黎又吩咐人种下去。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整个江南将近种植了一千亩的红薯,因为田地还尚未分配好,所以种植的这些红薯,苏黎都给他们一一的付了工钱。

将来这些红薯收上来,她再进进行适当的分配。

而户籍那边,所有的人员也已经统计好,核对好了之后,苏黎发现整个江南灾情死亡人口竟有两万之多。

而剩下的人口中,有两千多的小孩成了孤儿,一千多的人成了孤寡老人。

幸好之前苏黎有让人在每个地方都建立了孤儿院和老人院。

户籍建立好之后,第一批入住的,便是老人和孤儿,除了入住之外,苏黎还专门请了人照顾他们,特别是那些个孩子,还请了教书的先生去教他们读书写字,以及做人的道理。

安排好了这批人之后,便进行分配田地。

原本的田地许多已经用来征用修建渠道,修建房屋,修建道路了。

所以,苏黎按照之前他们田地的大小还有进行了重新分配,原来自家有多少田地的,现在还分多少,剩下的一些没有被分出去的田地,有银子的可以进行买卖,没人买的,暂时归官府所有。

其实两三个月下来,村民的手中已得了不少的钱,但衙门早就透露了房子只能够进行认购的消息来,所以村民门想买台田地,但又怕倒时银子不够。

顺着这股势,苏黎开始让人慢慢的将买房和贷款的消息传达了出去。

百姓们摸着自己的口袋,估摸着能不能买得上房,一时间房子的事情被炒得火热。

让苏黎没想到的事,所有人都在想着自己能不能买得起房,但却没人因为要花银子买房的事引起什么争议和暴乱。

这分明就是一件大好事,但苏黎准备好的那些说辞,却没得到半点的用处。

又过了半个月,到了十月。

江南的天气竟还没有一点转凉的现象,温度十分的高,而就在这样的季节,有人上报某些地方出现了大批量的蝗虫。之前有人往田地中种植的玉米高粱和小麦等,全都被蝗虫啃得一点都不剩。

不少的百姓听到这消息,都慌乱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