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江清沂如何成为公主的(1 / 1)

周围山清水秀,绿草萋萋,江清沂等了好一会儿,没有听到贺子君的回答,转头一看,就看见贺子君在愣神,于是笑道:“贺公子,总归你也没有什么损失,不回答是还想谈什么条件吗?”最后一句话当然是开玩笑说的,贺子君也终于在这句玩笑话后回过神来了。

他看着江清沂:“清沂,假夫妻也犯不上这么生疏啊,子君都喊了这么久了,再换就太刻意了。”听了这话,江清沂怪异的看了贺子君一眼,有些莫名其妙。一时不知道这是贺子君在逃避她的话,还是只是单纯的开个玩笑抱怨一下。

想了半天没有想明白,江清沂只好先把它放在一边,没有回答,等着贺子君继续往下说。然而贺子君却突然不说话了,就侧脸看着江清沂,江清沂忍了一会儿没有忍住,叹了一口气,无奈道:“贺公子,我脸上有什么脏东西吗?你看的这么认真?”

贺子君认真的摇了摇头,“那倒没有,我就是想看看我在清沂心里是个什么位置。”大有其势的说道:“我听说,女子只是喜欢口是心非。这么多天相处下来,我自认为清沂对我还是有些想法的,并不像你刚才说的那样,我们只是假夫妻。”

“……”江清沂这下明白了,贺子君这是在跟她扯淡,故意气她的。过了一会儿,看到前面忙碌的老妪,她才想起,她把贺子君叫过来,是要跟她说正事的。贺子君东拉西扯的,把她也带歪了。学着贺子君刚才看她的样子,她也学着盯了回去。突然感受到自己身侧投来了一束炙热的目光,贺子君愣了一下,反应过来后,不自觉笑了起来。

突然就觉得,江清沂还挺可爱的。跟个小孩子似的,捉弄人这种事情,还要有来有往。他侧头看向江清沂,嘴角的弧度微微上扬了些。没等江清沂开口,就率先说道:“清沂,你要是再这么看着我,我就要脸红了。”说完,还朝着江清沂眨了眨眼睛。

江清沂惊恐的瞪大了眼睛,整个人如遭雷殛,用看陌生人的眼神看着贺子君,惊讶到差点话都说不清楚,“你……你,敢问这位公子,你叫什么名字?应该不叫贺子君吧,我记得贺子君贺公子可是一位翩翩少年,是万不会做这些有的没的,怪腔怪调的事情的。”

贺子君配合的点了点头,“姑娘说的不错,我不是贺子君,在下一个小人物,不足挂齿。不过姑娘方才所说的那位贺子君贺公子,在下曾有幸结识过。此人真的是年轻人的翘楚,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好儿郎。他不仅家世好,人长的俊朗,而且性格也很好,有才华,不骄躁。”江清沂就静静地听着贺子君把这一系列的自夸词说完,不打断他,始终只是盯着他,想要看看这人的脸皮到底有多厚。事实证明,贺子君的脸皮是看不透的。

“我说贺公子,你是不是把我们这次谈话的重点搞错了?”见贺子君似乎并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江清沂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她有些欲哭无泪的说道:“我们现在在说正经事情,麻烦你暂时先收起你的自恋毛病,可以吗!?”贺子君一点自觉都没有,江清沂等了好一会儿,才听到他说道:“姑娘,你认错人了吧。我不是贺子君,我一个平民,哪里比得上人家贺公子,不仅是江湖中人人称颂的侠客,还是当今圣上的姐夫。”

本来江清沂还很着急,觉得贺子君一直逃避她的问题。听到这里,她也就放心了。贺子君果然是贺子君,他不可能让自己吃亏的。前面他再怎么逃避,再说些什么花里浮哨的话,那也是假的。正真的贺子君,肯定不是如此。但不管怎么样,和贺子君扯这一会儿也不算是在浪费时间。至少,她知道了贺子君绝非一面,也不止是双面。

江清沂转头,不再看贺子君,脸上的笑容一瞬间就撤了下去,仍旧看着远处劳作的老妪,淡淡问道:“是吗?听起来,这位公子似乎对贺公子很是崇敬啊。只是听你的语气,似乎对贺公子成为了圣上的姐夫很不满意啊。”

贺子君脸上的笑容早就消失殆尽了,平平淡淡的一张脸上,没有丝毫情绪的涌动,只有那双灵瑞的眼睛,越过山地,越过草坪,看向了最远处的远处。他语调冷冽,声音低沉:“满意啊,我当然满意了。姑娘可是在说笑,贺公子的事情,我满意不满意有什么关系呢?”突然,他话头一转,用带了些强硬性质的语调问道:“这么说来,姑娘是否对此也不太满意呢?我们两个不过是陌生人,你就敢在我面前提当今圣上的名讳,还敢肆无忌惮的谈论他们的是非,我真的很感兴趣,也很好奇,姑娘到底是谁啊?”

听了这席话,江清沂的脸立刻就沉了下去。看来她真的是小看了贺子君,她只是容忌认的姐姐这件事情,除了皇宫里的那几个人外,外界并不知道。虽然在受了封册大典后,外界就一直有一些关于她的传闻,其中有真有假。但那些,其实都是她暗中找人放出去的。

所以即便很多人都说她是野丫头,是外来者,觉得她不明来历。但最后还是一样被封为了公主,这里面也不全是因为容忌在帮她。容忌再厉害,那他也有受制的时候。她之所以最后能够被册封成功,是因为她不仅仅是散布自己是家公主的事实,也专门给在朝中说的上话的几位大臣写过匿名书信,信中说自己是天降之女,是专门来扭转圣国的势运的。这种话,在现代肯定不会有人信,但是在圣国,在这个封建的社会里,很难有人不相信。

特别是那些,满怀天下却又心有力而余不足的人,得到这样一个消息,对他们来说,这无疑是雪中送炭,沙漠遇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