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之内,一片祥和。
这已经过去半个月了,镇北军再也没有任何动静,市民们便渐渐习惯了,出来走动。
有市民出来走动,便有货郎出来叫卖,渐渐的,这个京城变复苏了。
只是,他们发觉城门一直紧闭着,在京城里面叫卖的再厉害,短时间内也没有大买卖。
东方涵站在城墙门口,他已经在这里连续住了半个月,一刻都没有离开。吃喝拉撒,他都跟士兵们待在一块儿,渐渐的,士兵们也对他印象好了些。
皇宫内,每隔几天就会召开一回早朝。
黎相病好之后,便率领群臣处理政要。只不过,他们渐渐的便觉得,政要就只有一点京城里的事。京城之外的事情,他们一点消息都没有,更轮不到他们来处理。
黎相坐在位子上,一本正经地看着一张奏折,然后拿出毛笔,在上面圈圈画画了一阵。
户部尚书觉得他很认真,还以为是什么大事,便悄悄地靠近过去,想看看奏折上的事情。
结果,他看到了那奏折是他今年年初收到的,只不过当时觉得是件微不足道的事情,所以就把那个官员驳斥了一番,把这奏折给丢到角落,等着有空再去看。
没想到现在黎相居然找到了这奏折,而且一本正经,沉吟了许久,打算要跟其他人商量一下,看看用什么理由驳斥更妥当一些。
户部尚书摇了摇头,连一名丞相都没有事情可干,他们这些人就更不用说了。
“也不知道楚将军的军队回来了没有?”户部尚书嘀咕道。
这都半个月了,按理说,楚将军应该有一些消息才对。
“整个京城都被封锁了,很多传信的一出去就没有结果,谁知道楚彦那家伙到哪儿了?”礼部尚书一脸郁闷。
黎相看了他们一眼,什么话也没说。
虽然他们这里还是京城,但是这个京城与外界隔绝,连旁边的县城都影响不到,更不用说管理整个国家。事实上,他们这个朝廷已经名存实亡了,洪庆帝已经在外头在努力地构建一个新的朝廷,只不过还没有定型而已。
如果东方涵派出求援的两支军队都没有回援的话,那他们这里估计也就没什么事干了,甚至很快就会闹出粮食的问题。
京城虽然存有很多粮食,但是架不住这里人多。要是一直封城的话,估计顶多只能支撑一年的时间。
一年之后,他们要是不投降就只能被饿死了。
然而东方涵并没有考虑这个问题,他甚至还在催促着,让人们准备他的继位大典。
京城里在他们的控制下,只知道皇宫里的洪庆帝快要不行了,为了避免其他皇子觊觎皇位,所以打算先把皇位禅让给太子。
京城们的市民大多数都对这个没什么异议,反正太子本来就是正统,继承大位也是理所当然的。
至于那些官员,太子继位又不会妨碍到他们,所以更没理由搞小动作,整个京城都在努力地给东方涵准备登记大典。
黎相想到这些,心情就有些沉重。
好不容易耗到了时间,他们纷纷放下了手里的活儿,回家吃晚饭了。
黎相刚刚走出宫殿大门,便有人来请黎相,说是太子妃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