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回来也住不了多长时间,所以陈佳宁没打算在自家这边开伙,早上起来和小乐乐洗漱完,就去马春秀那边吃早餐。
马春秀自从缝纫社解散后,就一直在家闲着,偶尔也帮街坊邻居做点针线活,日子倒是比以前清闲。
看到陈佳宁和小乐乐过来,就忙着给她们煮面条,昨天陈佳宁和小乐乐来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所以就直接吃的是饭,马春秀一直记着“送行的饺子迎行的面”,今早说什么也要给陈佳宁和小乐乐补上。
陈佳宁一边吃面一边和马春秀聊天:“妈,昨天都忘记问你了,婆婆这次过寿,还是摆在舅舅那边么?”
要还是梁如意做菜的话,陈佳宁就打算在外面吃饱了再去,不然面对一桌子配了芹菜的菜,她可不想挨饿。
马春秀已经吃过早餐了,这会儿正看着小乐乐用灵活的小手地拿着筷子吃面条,听到陈佳宁问她,倒是笑了:“没有,这次你舅舅请的人太多,就包在馆子里了。等吃完午饭我们先去婆婆那里,到下午五点直接去馆子吃饭就行。”
陈佳宁以为马春秀说的人多,是指从马爱华家开始算,就算一家来三到四个人,加起来也有两、三桌,确实说得上人多。
只是等下午去了马婆婆那里,陈佳宁才知道马春秀指的人多是什么。
因为天气冷,一进一出两间不大的屋子里挤满了人,有陈佳宁认识的如马小丽、马芳芳这些亲戚,但更多的是她不认识,但据说是亲戚的人。
陈佳宁晕晕乎乎地被马春秀拉着介绍了一圈,总算是弄清楚了,原来那些她不认识的亲戚,有一部分是早已过世马外公那边的小辈,有一部分是马婆婆娘家那边的亲戚。
马婆婆和马外公严格说来并不是青山县的本地人,两人原本是隔壁小方县人,早些年为了讨生活,听说青山县这边招工,这才来青山县安家落户。
早些年大家日子都难过,根本走不起亲戚,还是这几年日子好过些,加上马建国做生意东奔西跑,才把这两边的亲戚给走动起来。
能在多年后把两个县之间的亲戚串在一起,陈佳宁对马建国也不得不说一声佩服。
陈佳宁和那些亲戚不熟悉,打过招呼后就和马春秀朝马婆婆那边去,刚好马红霞就坐在马婆婆旁边,看到陈佳宁过来,嘴一撇她就挑陈佳宁的刺。
“小佳佳,咋的就你带孩子过来,你男人呢?老人家难得过一次寿,他虽然是孙女婿,但面都不来露一下,未免架子也太大了吧?”
陈佳宁本来想怼马红霞回去,但一想今天是马婆婆的生日,说起来也是喜庆的日子,还是不要让她老人家不愉快,于是淡淡地冲马红霞笑了一下,并没有答马红霞的话,而是走到马婆婆身边,笑着给马婆婆解释了一下。
“婆婆,要过年了平安哥事情太多走不开,他今天要晚一点才过来,你不要生他的气哈。”
马婆婆瞪了马红霞一眼,这个四女儿一直就是个挑事精,要不是现在家里人多,她都想说她几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