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缓缓走出咸阳宫,二女缓缓走了过来。
两人都穿着一件白色的宫裙,衬托着丰满的酥胸,盈盈而来,正是丽妃玉漱以及小月。
玉漱目不斜视,径直从赵高身边而过。
小月则是冷冷一哼,剜了一眼赵高也走了。
赵高没有在意,他的心已经不会在兴起波澜了,转身离去。
中车府令的官署之中。
赵高大马金刀地坐在高位上,底下是一群史官不停地翻看着搜刮而来的典籍,这些书大部分都是百家书籍,只有少数部分记录着易小川的事迹。
“大人,这要找到何年何月?”
看着堆积如山的典籍,一个史官苦着脸向赵高诉苦道。
赵高余光瞥了一眼书籍,全部是竹简,只有少量一部分是绢布,随手拿起一本厚厚的竹简,一目十行,他顿感无趣,随手丢在地上。
又从绢布上随意拾起一卷,摊开一看,眼神微微眯起,随即合上,对几个史官淡淡说道:
“这几卷绢布拿走了。”
“是是是!”
几个史官根本不敢得罪这个圣意正隆的中车府令,连连点头。
赵高见他们识趣,决定指点他们道:
“这些书你们肯定翻不完,我给你们指一条名路。”
“大人请说。”
一个瘦猴一般的史官应声说道。
“你们不如重新编写一本史书,将里面有关易小川三个字全部去掉,换成蒙毅,将里面的高要二字,全部变成赵高。”
“大人想的妙啊!多谢大人提点!”
瘦猴史官大赞一声。
看着赵高远去,一个年轻的史官对着瘦猴史官询问道:
“真要按他说的做?”
“当然,你懂陛下,还是他懂陛下。”
瘦猴史官冷哼一声,拂袖骂道。
那年轻的史官不敢再言语,只是低头刻字,刻到蒙毅与赵高时,他抬首问道:
“大人,这蒙毅与赵高二人是何出身?”
瘦猴史官凝眉沉吟片刻,拍板决定道:
“蒙毅,乃秦名将蒙骜之孙,蒙武之子,蒙恬之弟,蒙毅与蒙恬二人,一文一武,蒙恬替始皇帝驻守北疆,蒙毅则辅助始皇帝处理内政。”
“赵高,赢姓,赵氏。生母不祥......”
年轻的史官看着瘦猴史官吐字如金,手中笔耕不辍。
咸阳城外,无数的禁军手持长戈,将一队队儒生术士,乃至于平民,奴隶推入深坑之中。
一旦他们敢反抗,长戈就会刺入他们的身躯,将他们狠狠刺入深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