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赵问天可不信,若古籍真的有记载这些东西,那么早就应该被世人所利用了,而不是一直藏在那古籍之中,直到被李清漪发现。
所以从一开始得到消息,他就知道这件事,就是李清漪衣发现的,那亩产千斤的粮食,就是李清漪发现的。
为什么发现,他想了又想,觉得可能和地宫有关。
李清漪自然不知道这赵问天在想什么,不过如果知道也不会多说,对方都把理由给自己找好了,她就不用再多解释了。
“如果我说我手上一就有这样的粮食,太子会心动吗?”
赵问天面色平静,“随同只是如此,怕是不可能的。”
赵问天觉得李清漪手上还有那种东西,也不可能一直不说。
只要李清漪一说,大周就算晚点儿,也总能得到消息。
再说,贫瘠的大吴和匈奴会很在乎粮食,位于南方的大周国泰民安,他们大周的南境一带更被称为天下粮仓,对于粮食,他们大周还真不怎么缺
“好吧,粮食没办法打动太子殿下,那如果说,我能够设计出关于水利方面的工具,帮助你们利用水,并且治理水,甚至还能够给出关于治水的方法,那么不知道可否换得太子殿下的帮助。”
赵问天眉心狠狠地一皱,看向李清漪的眼神很亮,“你这是什么意思?”
李清漪笑得跟个狐狸似的,“当然是字面意思!”
大周和大乾地势不同,大周处于南方,在南方水流众多,甚至还有一条贯穿全国的水流,名曰界江!
每到春末夏初的时候,大周全国降雨量一增大,大周境内就经常发生决堤之事。
加上大周本来水流众多,加上贪官污吏将那建造堤坝的银两贪污了,就导致每年大周境内都有堤坝被大水冲塌,每年大周都会为治水而发愁。
而每年因此而丧失家园以及性命的大周百姓,数不胜数。
可以说,大周成也水,败也水。
大周的水换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大周百姓粮食的产粮,却也抑制了大周的发展。
若是大周能够解决水患的话,每年就将拯救不小的百姓,对大周国内的发展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可以说,李清漪这一次说的话,已经说中了赵问天的内心!
若李清漪易提出的是其他的方法,包括亩产千今的粮食这种事儿,恐怕都没办法让赵问天轻易松口。
毕竟大乾那些粮食,他们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手段获得。
只不过自我研究的时候会麻烦一些,但是那也不过是多花费一些时间罢了。
更别说大周因为地处南方,粮食什么的都不会缺。
与缺粮少食的大吴、匈奴相比,大周绝对可以说得上是富庶之地。
也是因为如此,每年匈奴就会派遣不少人去进攻大周的边界,希望能够获得粮食。
大乾和大周也是因此,才经常遭受匈奴的袭击。
如今李清漪的话,却戳中了大周的命脉!
若李清漪说的是这么,那么……
赵问天呼吸急促,双眸紧紧的盯着李清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