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中秋节来临了,朱婷虽说很想念薛斌,但她还是决定先抢占先机先挣钱。
有了钱,她就能给自己好好放几天假,放假了就能去省城找薛斌了。
有了想法,朱婷开始考察市场,按照当地习俗朱婷很快发现了几个新产品:《五仁月饼,焦脆馓子,冰糖小麻花。》这些新产品虽说平时买的人少,但都是过节走亲访友的热门东西,如果做好了,肯定能占住先机再稳赚一把。
拿定主意后,朱婷就开始筹备新产品的食材了。
其他的事都好说,她有神奇空间相助,还有秘方捏在手,眼下最缺的就是人手不够,看来她要张贴告示招工了。
想到这,朱婷找来个大字笔,又买了几张大红纸,然后写起了招工内容。
招工启示:朱婷卤味坊因扩大经营,现招女工三名,要求干净利落,能吃苦耐劳,工资每天十块。
写完,朱婷就把告示贴到自己家大门口,希望志同道合的人前来应聘。
八十年代,村民思想都很保守,就算家里穷的吃不上饭,他们宁愿宅在家里饿着,也不愿出去门打工挣钱。
那年代觉得打工很丢脸,所以招工启示贴出去一天了,居然没一个人前来询问的。
眼看着天黑了,还没招到一个员工,这让朱婷有点急躁了。
那时的乡亲们把脸看得比钱重要,同是一个村里住着,谁也不愿当朱婷的下人雇工。
搞明白原因后,朱婷改变战略了,既然在本村招不到人,那她就拿着告示去隔壁村招,她就不相信多给工资还招不来人了。
拿着招工告示来到隔壁村,朱婷没有直接村里公开,而是直奔隔壁村的村委会,她要利用村委会的信誉把招工的传出去。
到了村委会,看到隔壁村的领导都在,朱婷先给领导打招呼,然后把招工的事解释了一遍。
本以为隔壁村领导不愿帮助,没想到领导听后非常支持。
当领导的思想都很先进,他们认为都改革开放了,村民出去务工挣钱很正常的事,于是热心的帮朱婷用村委会的喇叭播报起来。
“乡亲们,村里有没有想要务工的妇女,如果有的话,现在到村委报名了。”
因为是村委会的喇叭播报的,乡亲们都很相信,急需钱的村民纷纷跑来报名。
看到一下跑来十个人,朱婷瞬间慌炸了,她刚刚扩大规模,那里用得了这么多人,看来她要按新时期的录取方式——择优录取。
朱婷招人做的是熟食,第一,就是外观上必须干净利落,这样消费者消费才会放心消费。第二,就是踏实能干力精力充沛,这样才能跟上她们的快节奏。
虽说心里是这样想的,但真让朱婷择优录取,她又不忍心了,还是看着乡亲们劝说起来。
“乡亲们,我们做的是熟食行业,就因为人手不够才招的工人,所以会非常的辛苦,你们谁要是身体不好,那就考虑下是不是放弃?”
听了朱婷的解释,来的那些人有几个人举手放弃了。
“姑娘,我有腰肩盘突出,我不能干太重的活。姑娘,我家孩子多走不开……”就这样十个人走了六个剩下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