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李瑜所阐述的内容也算是给郭成璧一个安心的理由,郭成璧认真考虑了许久,李瑜也不催,甚至很悠闲地泡着茶。
过了一刻钟,郭成璧长舒一口气,然后抬眸,“王爷今日所言我都记下了,待会儿回去会转告父兄,尽快给您答复。”
喝尽杯中茶,郭成璧起身,“希望将来我们能够合作愉快。”
一句似是而非的暗示,李瑜轻笑,起身相送,“若有机会,本王保证我们可以合作愉快。”
走到小院门口,郭成璧转身看向李瑜,“希望将来还有机会和王妃聊天,当然,那个时候她也有可能是皇后了。”
李瑜不置可否,只笑着将郭成璧送上马车。
没过两天,郭屿晟亲自登门,带来了愿意拥护他的好消息,事情解决了,李瑜的日子过得悠闲起来,在蜀城逗留了足足有十日,才启程前往黎城。
再次来到黎城已经是七日以后了,一年不见,黎城已经是改头换面,今年的旱灾对黎城没有太大的影响,又因为赋税减少,李瑜估摸着应该每家每户都能有余粮了。
“王爷,您总算到了。”前来迎接李瑜的是新任黎城知府沈安,此人是李瑜和皇帝仔细商议过后从户部挑选的,也是李瑜和皇帝都信得过的人。
“沿途贪看风景,所以耽误了些,黎城如今可还好?”
两人一路往从前李瑜在黎城居住的地方去,一路聊着黎城的现状,原本都在说好事,可进了门,沈安的神色就严肃下来了。
“沈大人怎的一副如此苦大仇深的模样?”
在桌旁坐定,沈安踌躇片刻,还是如实相告,“实不相瞒,虽然黎城经过王爷一番打理,如今百姓们也是安居乐业,自给自足,今年多地发了旱灾,黎城免受此难,百姓们都还好过,但……”
沈安屏退左右,房内只余他和李瑜二人,“离黎城最近的虞城今年却是收成锐减,很多百姓没有了吃的,上山为匪了,就驻扎在虞城与黎城交界的赤晖山上,烧杀抢掠,黎城亦有遭殃的。”
李瑜眉头都拧到一块儿了,“此事可有上报朝廷?”
“有啊,在发现这件事以后,我和虞城知府都上报了,请求派兵剿匪,招安也行啊,可是杳无音讯,我们也不知道折子逮到了哪里。”
这就是地方官的难处了,除了一些特殊的官能直接把奏折递到御前,普通的奏折都是先递往六部,再由六部斟酌着往御前递。
“你们的折子,估摸着是被兵部压下了。”李瑜回想了一会儿,地方上出现匪患不是小事,如果折子递到了御前,那皇帝一定会找自己商量,就算是不找自己商量,十有八九也会派兵。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什么反应都没有。这样的折子一般都是往兵部递,既是没了信儿,那定然是在兵部被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