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端王传信回来道是黎城的水患治理圆满完成,皇帝就高兴得不得了,扬言要等端王回朝后论功行赏,在场的命妇们都不是傻子,自然不会这个时候触栾景的霉头,于是纷纷夸赞栾景。
“端王妃和端王伉俪情深呢,连去黎城做那等艰苦的事情都要陪同,可见感情深厚。”
“是啊是啊,端王还把事情办得漂亮。”
太后冷眼看着这些人巴结栾景,等到她们说得差不多了才开口,“说起来,你们此行确实是挺凶险的,瑜儿险些被贪官构杀,当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太后有心引导栾景说出当时的场景,栾景却不上当。
“这,好像是知府对王爷那般的铁血手腕不满,所以才生了异心,儿臣对于朝政上的事情不甚清楚,也甚少过问的。”
三两句话噎回了太后,给太后气得不行,偏偏有这么多人看着,她也不好发难,只能自己憋死自己。
前朝
“端王此行前往黎城治理水患有功,朕会大大地赏,你们之前押解进京的那些个官员们之前都到了,交给大理寺审理,不知端王对于他们的责罚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李瑜一拱手,“自是有的,陛下。微臣此次死里逃生,多亏了杨程杨将军与微臣里应外合,当初微臣与杨将军谈论此事时,他唯一的要求便是希望朝中指以为真正的父母官过去当知府,这也是微臣想要要求的。”
“黎城知府在任多年,却不注重民生问题,任由黎城连年水患,惹得百姓怨声载道,更是在微臣前去整治以后心有不满,意图对微臣痛下杀手,微臣人为其罪当诛。”
此话一出,朝中瞬间议论纷纷,也有人对这样的提议提出反对,“朝中政绩出众的官员都已上了年纪,如何能去黎城那样的地方?”
“黎城怎么了?黎城也是我北宣朝的要塞之地,微臣同王妃一同前去黎城以后,她为了能够带动百姓修筑河堤,专门去了一趟卫城采买粮食。”
李瑜转头看向刚刚出言反驳自己的朝臣,“她说,同样是靠着一条河活着,为什么卫城能够什么事都没有,而黎城却是连年水患?”
“各位难不成以为现在漠北撤了大部分的兵力去攻打南宣,就对咱们的北宣不感兴趣了吧?不可能的,我告诉各位,漠北的新王两字野心,南宣若是收不住,下一次遭殃的可就是我们了。”
一番话说的人无法反驳,嘴巴嗫嚅了好一会儿,最终还是选择了闭嘴,什么话都不说。
“好了好了,有什么好吵的,黎城知府贪污腐败,更是意图构杀皇室成员,罪不可恕,故黎城知府一家三口七日后菜市口问斩,杀鸡儆猴!”
朝臣都甚少看到皇帝如此独断的时候,一时间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只能认同了这一点处置。
“至于剩下的官员,根据情节轻重来判出家或者是流放。这些官员将会由大理寺亲自审理,等到一切都尘埃落定了,会将圣旨昭告于天下。”
李瑜回京以后的第一场朝会结束得还算是顺利,等到从宫门出来以后他便,马不停蹄地往太后的寝宫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