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以为,此番推行改革,太过唐突,太过急于求成,很多时候并没有和朝中的大臣们商量便行动,所以才会引来这么大的意见。”
“若是一开始就考虑周全,好好与大臣们商量,也不至于造成今时今日这般的局面,眼下已经引起群臣的不满,这改革也再难推行下去了。”
拥护皇帝这一边的人立马站出来帮忙说话:“但是现在改革推行下去效果良好,百姓们安居乐业,依臣看,不过是此次改革触及到了某些人的利益,导致他们心生不满,所以才会这样强烈的反对罢了。”
被戳中心事的官员们当下怒目圆睁,但是又说不出什么反驳的话来,只能说别人一派胡言,求皇帝明鉴。
皇帝又何尝不知道这些人反对的原因是什么,只是他也没想到居然有人会这么堂而皇之地将这些事情说出来,一时间底下吵得不可开交,皇帝在上面头疼不已。
“既然丞相和尚书大人觉得本王和陛下推出的改革不妥,那为什么不直说,要一直隐忍不发?”
李瑜适时出声打断了这样的争吵,“改革嘛,基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不是谁的政策写出来就是十全十美的,在这鱼鳞图册推行之前也是与众位大人商议过的,大多数的大臣都觉得可以,才开始推行。”
李瑜条理清晰地说着这件事情,“纵使是推行途中,也是可以好好商量做出适当的修改的,可是你们没有,而且你们也只看重自己的利益,一开始只是让你们把吞进去的地吐出来,你们觉得无所谓。”
一条一条地说着,李瑜的脸色也越来越阴沉,“所以那个时候你们没有觉得这个改革有什么问题,可是后来你们发现,不光要把地吐出来,还要把钱吐出来,纸醉金迷惯了的你们就开始不愿意了。”
“你……你这是造谣!”太后那一派的大臣被说中,指着李瑜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但是呢,政策已经推行下去了,你们不得不听话把钱交出来,但是交了钱以后呢,越想越气越想越亏,便开始上折子弹劾,便有了今天的事情。”
面对大臣们惊怒不已的神情,李瑜一派气定神闲,“不知接下来各位大人还有什么招数?”
丞相沉默片刻,突然拜倒在地,“皇上,端王在朝堂上当着您的面就敢这样指责臣等,私底下还不知道怎么在百姓面前编排我们,若是长此以往下去,臣等还如何在百姓面前自处?”
丞相振振有词,一副自己受尽了委屈的模样,“若是这冤屈没法洗清,臣只有辞官以示清白,还请陛下准允!”
此话一出,殿中当即跪倒了一片,纷纷高呼请陛下准允,这让皇帝有些下不来台了。
殿中一片沉默,没人敢说话,李瑜则是在想着要怎么破解这个局面,就在这个时候,外面有人传信进来,道是八百里加急。
皇帝拆开看完脸色大变,“刚刚黎城八百里加急,说连着好几日的暴雨冲垮了河堤,眼下河水漫进城中以及周边田地,情况危急,可有爱卿自愿前往主持救灾?”
殿中大臣面面相觑,水患这样的事情,做好了那是万民敬仰,做不好,那可是要遗臭万年的,而且水患当前,最容易出现瘟疫,暴乱等事件,稍不注意就会丢了性命,自是没人愿意去的。
就在大家踌躇不定的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太后开口了,“依哀家看,便让端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