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这句话,清绾松了口气,打算去慈宁宫辞了行就出发。
刚换了一套衣服,还没迈出门,忽然有内监过来传旨。
“奉旨,卢雁逸国之重臣,朕之股肱,卢夫人杏林精妙,悬壶济世,现药材收卖混乱,误及民生,为苍生念,现设立南北药材局,南在京城,北立谦州,凡一应收获药材,先售药材局,经审定后方可售入市商。市商之卖价,直至最终药铺定价,皆由药材局掌管,不得随意哄抬。此关系百姓性命之大事,谦州北药材局,以卢雁逸为尚书,总理诸事,钦此!”
清绾心中一骇,别的事她都能料想到,只有这件,是她万万没有想到的。
天下的药材,的确是一向混乱,药农收获之后,只能卖给各药材商人,一来药商拼命压低价格,药农辛苦一年到头,无利可赚。二来药商收到药材之后,使尽各种办法以次充好,使得最终流通到药铺,卖到病人手中的药材,质量参差不齐,真假难分,往往为此耽误了治疗。
从前德远堂之所以名声昭著,就是因为对于药材的质量把控严格,从卢雁逸的祖父那一辈开始,就对于进药一事一丝不苟,一直延续到卢雁逸身上,每次进药都要亲自检验,凡事差些的都不会收,正因如此,吃了德远堂的药效果显著,病家口口相传,远近闻名。
卢雁逸离开老家之时,对于进药一事,特别叮嘱了大苏两人,要他们格外注意,绝不能掉以轻心。
上次回家,得知德远堂还是如前一样,丝毫没有改变,卢雁逸夫妇才算放下心来。
但不论自家的药铺如何把关严格,天下还有千千万万家药铺,这种劣药普遍的现象,依旧是屡禁不止。
从前卢雁逸就和她说起过此事,希望以后能够做些什么,将此现象有所改变,造福病者,可尚未来得及着手去做。
如今皇帝竟然下了这样的旨意。将天下药材分成两部分,南局不说,北局的药材,清绾绝对有信心能够把握好,价格也会卖的公平,这样一来,能对多少病者有利啊。
清绾对皇上心生了几分感动。她和夫君没有看走眼,拼尽全力保的这位皇帝,到底还不是昏庸之辈。
接了旨意,清绾就去了慈宁宫,太后絮絮地嘱咐了许多话,不忍叫她离去,又留她一起用了午膳。
朱老太太更是伤感,在太后面前不敢乱说话,却是不断地抹眼泪,好似一去就再也见不到了。
“您别这样,”清绾安慰着:“我去了谦州,也会常写信给您,若是您伤心出病来,可不叫太后着急么?”
“是,是,我老糊涂了,”朱老太太道:“卢夫人,有了小少爷的时候,可千万想着告诉老奴一声啊!”
清绾略红了脸:“您好好保重身体,我就放心了!”
“回娘娘,送卢夫人的马车,已经在宫门口候着了。”圆扇进来说道。
“罢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太后深深叹了口气,“奶娘,您也别这么依依不舍了,终究得让孩子走啊!”
清绾行了礼,就向宫门口走去。
出了慈宁宫,她拿出昨天准备好的荷包,每个里头都装了厚厚的赏钱,分给顺子、光子和一众宫女们。
虽然只相处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但两人对清绾还算尽心,其余宫女也都还好,故而临走时,清绾也不想薄了他们。
几个人都流下泪来,这些日子,他们也深感这个主子的好,比之其余的宫妃要良善厚道的多,想起又要去伺候那些苛刻的人,都触动了心事,哭个不停。
“不要哭,你们也不容易,以后凡事小心,多多保重。”清绾说道。
“皇上驾到——”
随着这一声传唤,皇帝出现在了马车旁边。
清绾心跳不已。她以为不会再见到这位君王了,没想到,居然又来送她?
“给皇上请安。”
“卢夫人请起。”皇帝站在那里,风吹过明黄衣袍,竟显得神情有些落寞:“本来怕夫人不快,不想来送,但想了想,还有些话没有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