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一别,再没请姑娘过来,”太子已等在书斋中:“只因最近事情太多,难以分身,还请姑娘不要见怪。”
清绾行了礼:“太子殿下担负国家重任,日理万机,民女怎敢打扰。”
“姑娘真是医国圣手,这段时间服了姑娘开的方子,基本已经痊愈了。”太子面上露出喜色:“好几次朝堂议事,都没有发作过。姑娘此德,我自将铭记肺腑。”
“殿下身体无恙,是天下万民之福。”清绾道:“民女不过略尽绵薄之力。”
“那就劳烦姑娘再帮我看看,还要不要继续调调。”太子说着,已经将手腕伸出。
许久,清绾也露出笑容:“殿下切勿担心,从脉象看,已然肾气充足,该是没有发病之虞了。”
“我也自觉最近和从前大不相同,不仅病症好了,连精神也好了许多。”太子舒颜:“这半日只说我的病了,想必姑娘心里一定着急了吧?刚刚得到了前线的消息,我军已将突厥和叛军团团包围,不出几日,就该有大捷的消息传来!”
“真的?”清绾十分欣喜,一块石头落了地:“那何时能够凯旋?”
太子微微摇头:“这个还说不好。这只是一次大捷,还不是将敌军全灭,朱炎来信说,还在设计如何剿除敌军的老巢,才算大功告成。”
炙热的心犹如被浇了一盆冷水,清绾略略呆住:“这么说”
“清姑娘千万别急,”太子忙又解释:“目前这次围困,是关键的一场决战,只要能够取胜,剿灭敌军巢穴,指日可待。姑娘放宽心,就等着前线的好消息吧!”
“有殿下这句话,民女就踏实了。”清绾镇定了些,知道再问也无用,只得说。
太子忽然一笑:“快过年了,我已经准备了一份大礼,要送给姑娘。”
“为太子治病,是民女之幸,如何敢受大礼?”
“我的这份礼物不比寻常,姑娘是一定会收下的。”太子饱含深意地一笑:“到时候就知道了。”
“那民女就谢过殿下了。”
“该说谢的是我。”太子笑道:“不光是要谢姑娘,还要谢卢公子,此次战事,多亏了卢公子出谋划策,不然,也不会这么快就取得大捷。”
“雁逸常和我说,好男儿为国尽忠,为民效力,纵然舍身,亦所不悔。况有殿下和朱大人知遇之恩,怎能不尽心尽力?”
“卢公子国之栋梁,朝廷柱石,日后自然还有重任托付。”
清绾如何能没听出这话中的意思?可她清楚,卢雁逸也是不愿在朝为官的。
此时当着太子,自然不能这么说,只得权且道:“能为国为民效力,无论艰难与否,自是在所不辞。”
太子闻言,满意地笑了笑:“我就不多留了,姑娘家里还有一件大喜事,我这就派人送你回去。”
“喜事?”清绾略有惊讶。
太子却秘而不言:“稍后自见分晓。”
带着这疑团,清绾上了马车,不用她嘱咐,就直接向家的方向驶去。
刚一入门,她就被惊呆了:厅上大桌堆着满满的缎匹金银,足以耀花人眼。
“爹,娘,这些是哪里来的?”清绾忙问。
清伯丁笑的合不拢嘴:“想不到吧?这些都是你二弟在前线立了大功,太子赏赐的!真是做梦都料不到啊,咱们清家的孩子,越来越出息了!”
“真的?”清绾又惊又喜,没想到太子说的喜事,居然是这个。“二弟果真说到做到了!”
“可不是,”何氏笑道:“我和你爹也是都不敢相信,来人说,光儿带兵潜入敌后,烧了粮草,敌军元气大伤,这是此次战役的首功,所以太子才重加赏赐。看这么多好东西,真是活了大半辈子也没见过啊!”
“你这老太婆!我和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论是多么贵重的东西,都不要紧,这是光儿立功得来的,这份荣耀,可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以后有了这些功劳,光儿的前程也更有把握了!你只看这些东西,知道些什么?”清伯丁不耐烦地说。
“好,好,”何氏也不反驳,只顾沉浸在喜悦里:“只要人平平安安的,我这当娘的就知足!何况还立了大功,这更是意料之外了!”
“我就说么,”清绾也忙笑道:“二弟现在已经成熟了许多,不再是从前那个小孩子了,你们就只管放心吧。以后他们两兄弟,一个文治,一个武功,都能是朝廷的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