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闹剧(1 / 2)

这帖子是安国公下来的,说是邀请她去参加小女的十六岁生辰宴会。

清绾刚刚入京,虽然是以官眷的身份进京落户的,但是她夫君尚在前线,她怎么好一个人贸然前去应酬呢?

便写了帖子备上了贺礼一起送去了安国公府,聊表谢意。

说来,清绾来了京城之后,一直派人打听着绥安城的消息。

但听说镇南王一改之前的进攻策略,得知了李宗泽和武玟二位守将镇守绥安之后,便放缓了脚步。

将大量的粮草运到了邓城,俨然摆出了一副要打持久战的架势。

清绾看着武玟从绥安寄来的书信,心中也是忧虑。

“姐姐,姐夫还好吗?”

清绾皱着眉头,看着眼前枯萎的莲花,叹道:“天寒了,马上要进腊月,不宜动兵,看来这一场是要僵持到明年春天了。”

子阑把刚从街市上买来的画眉鸟笼子晃到清绾的面前,“别不开心啦,瞧瞧这只通体雪白的画眉鸟,多好看。”

清绾定睛一看,这只画眉鸟是得了白化病啊,古代对这种病没什么了解,恐怕觉得这是一个稀有品种吧。

“扶棠呢?天这么冷,他又出去办事了?”

“可不是,他和红芍还有莫青去给你挑贴身的丫鬟去了,贴身的人嘛总要细细查验才好。”

傍晚扶棠他们回来了,几个人仿若一家人似的,坐在一起吃饭。

白檀看着满桌子的菜,依然是坐在自家原来的堂屋里,忍不住感动地落泪。

“若是娘亲和姐姐都在就好了,她们二人不知道被卖到了哪家,现在过着什么样的日子。”

子阑摸了摸白檀的头,“我们替你找,总会找到的,咱们家刚刚入京根基不稳,所以不好明目张胆找人,待有了亲信定然为你找人。”

吃过饭,扶棠便领着新买进来的丫头婆子给清绾认识。

第一个是金妈妈,原是在京城的万泉酒家大厨的媳妇儿,她家当家的上前线了,便没了生计来源,只好出来寻活计。

清绾想起了那个在边城遇上的李伙夫,那个大锅熬汤很好喝的军士。

“妈妈的夫家是姓李吗?”

金妈妈愣了一下,心想这眼前的年轻夫人难不成是有读心术不成?她可没说过夫家姓什么啊。

金妈妈点了点头,应和道:“是姓李,夫人如何得知?”

清绾一笑,“和夫君在边城戍守时,遇上过个煮汤好喝的伙夫。

于是去认识了下,他说原是京城万泉酒家的大厨,若是打完仗回来,照样要回来当大厨呢。”

金妈妈听罢突然眼泪涌出了眼眶,“唉,若不是家中无子。

也不用他去服兵役,留下我和小女儿两个人,女儿即将议亲偏偏连个嫁妆钱都凑不出来。”

“没事,你留在将军府里,好好做差事,定然能为女儿筹措一笔好嫁妆。”

金妈妈千恩万谢地留下了,留在了聆花居内当清绾的贴身婆子。

第二位是个主事的姑娘,本家姓花,人称花姑娘的,原本在定远侯李家当差,如今李夫人遣散了府中众人,没了生计的。

“我与李夫人也算是好友,她家的人,我定然会好好照顾。

姑娘十分高兴,留下拜服,做了清绾屋里的二等女使,专门伺候梳头上妆洗漱打扫的。

第三位,是个外院的管事婆子,名曰秋娘的。

秋娘站到了清绾的跟前,看着是个老实精明的主儿。

“家中还有什么人?”

秋娘答道:“家中有一个替人干零活为生的丈夫,姓苏。家就住在两条街开外。”

清绾看着她的名帖,并不是来做家生奴婢的,只是来做做外院采买帮帮忙的。

“我这儿工钱给的不多,你怎么肯来?”

秋娘笑了,“我不过是帮衬帮衬丈夫,做点积蓄,既然是外院的活儿,想着夫人总要个土生土长熟悉京城的人。

我家祖上七代都是京城人,这每条街住过什么人,发生过什么事儿,我都知道。”

清绾满意地点了点头,“你这娘子,比那些外院的男人还顶用呢。”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干杂活的奴婢,全都用了买断身契的人。

一品阁的分店要在京城开起来,扶棠和子阑全权负责这事儿,店铺地址就选在了子规大街上。

那可是个临河的闹市,地皮极贵的,也不知他们俩是用了什么法子就给买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