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竹影跟她解释:“袁姐,有人爱吃辣,有人爱吃咸,有人爱吃酸,每个人的口味不同,你不妨多做几种供客户选择。比如,鸡汤味的米线,麻辣味的米线,番茄味的米线……”
袁淑英眼里的光越来越亮,她一拍腿说:“竹影,你的话大姐越听越有劲儿,大姐就卖米线了。不对,现在的任务是回家研究米线味道去。哎,我觉着吧,这米线得有老汤吧,再老汤的基础上再添加各种口味。就跟卖烧鸡的、卖酱牛肉的都有老汤,才能保持他们的口味不变对吧?”
“对对对,袁姐你分析得太对了。”孟竹影跟大伙都称赞。
袁淑英一推丈夫,说:“老罗,你爸爸不是炖一手好鸡汤嘛,咱都光吃没人跟他学怎么炖,咱就跟他学学做米线老汤如何?”
老罗点点头,说:“靠谱。”
袁大姐说干就干,用她从公公那学来的鸡汤手艺做了面条给大伙尝,大伙都一至称赞好吃。
孟竹影说:“袁姐,你要是能把米线做成这个味道,准火。”
说着罗大哥把他按照孟竹影说的、从别人那加工的米线拿来了,袁姐欣喜若狂的下锅了,找着孟竹影的意见,米线熟了,再把预备好的花生碎放上,碧绿的菠菜放上才起锅。
这季节没生菜,油菜,只能用菠菜了。
米线看起来洁白晶莹,吃起来柔滑软糯,当然比面条好吃。大伙都欢呼成功了。
袁姐还趁着张小英不忙的时候端给她一碗,张小英尝了连说好吃,跟她在南方吃的虽然不一个味道,但这个味道更好吃。
袁淑英乐不可支。
帮人帮到底,魏建军跟孟竹影就决定帮袁大姐把米线摊位摆起来再回家。
袁大姐就在张小英旁边租了一个摊位,把锅灶支了起来,把棚子搭了起来,桌椅也置办了,万事俱备,金日开业。
这天是周一,罗大哥也不上班了,给妻子米线摊开张助阵。
魏建军不准孟竹影太劳累,只让她帮袁姐秤米线(得把米线一碗一碗的分开来),他跟罗大哥一起把所用的七东八西预备好,把“鸡汤米线”的招牌给挂在棚子门口。
最后在摊位旁边放了一挂鞭炮,袁淑英的米线摊位算正式开业了。
然后四人都激动地等待着顾客上门。
终于,时间一点点移到将近12点,小街开始热闹了,吃饭的人涌过来,各个吃食摊位旁都有人了。
很多人对米线懵懂无知,所以很多人来到摊位前看看就走了,去别处吃面或者吃水饺,吃张小英的炒凉粉……
就算孟竹影跟罗大姐亲切地招呼一个一个的人,他们也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半天了,米线摊位没招来一个食客。
大冷的天,袁大姐额头上流出了汗,罗大哥脸也黑了。
孟竹影笑笑安慰袁大姐,“袁姐,别急,这米线在咱们这小县城里属于新生食品,凡新生事物你都得给人个接受时间段不是。”
袁淑英哭丧着脸说:“那得多久呀?”
孟竹影说:“快了。”
忽然喊住一位领着孩子的女人叫:“大姐,给孩子吃碗迷线吧,头天开业,免费试吃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