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陆家家史记载,创出这套功法的那位先祖本是一名主管后勤百夫长,在一次与徐国的战役中,他所在的那支军队几乎全军覆没,而他带着一干残兵老将杀了回来,一路夺回粮草,一路收服俘虏,一路战,一路血,一路领悟,一路创出这套十方斩。
说来好笑,连那位先祖自己,也是在夺回城池,真元耗尽,足足昏睡了三天三夜才捡回一条老命后,才恍然回忆起一路经历,重新完善组合成一套武技。
站在城墙之上,他恍然如梦,近乎忘记了先前所发生的一切。
城池,稀里糊涂的就夺了回来。
他也稀里糊涂的就被封为一代勇将。
由于那一战的战绩太过不可置信,直到今时今日军事家们还原当时情景来演戏,也没有人能够做到他那样的程度。
所以后世流传成他是被神灵附体,才拥有了不可思议的力量。
而他本人那时已化为一堆白骨。
因此传言的诞生,后才有了“神将”之称。
那位先祖逝世三百年后,才被追封为第一代神将,也是牧国乃至全大陆的第一位神将。
有此可见陆家在牧国的底蕴之深厚,军队中的影响力之重大。
同时也可见十方斩在军战中所能发挥出的力量多么巨大。
当然,史册记载不一定属实,就拿那位先祖对十方斩的态度来说,记载上是“稀里糊涂”,但实际上又有几个人信呢?极大的可能是那位先祖在“无形装逼”,毕竟那个年代,天下全靠军队来打,文人比今代还不值钱,那些个史官别的本事没有,书写传奇的本事倒挺在行。
无论如何,那一战确实存在,或许有些夸大其词,但十方斩的威力却是毋庸置疑的,后世陆家子弟的赫赫军功足以证明这一点。
所以从古至今,陆家男儿都会练习这套十方斩,当初“陆宇”再如何顽劣,也被陆骁龙硬逼着记会了这套武技。
可以说不会十方斩的人,就绝不配称之为陆家后人。
按说这般宝贵的武技,每个家族都会视若珍宝,万不肯传授于他人。
铁擎天却是如何习得的?
阿宇不想过问这个问题,陆家武技被别人习得,与他何干,甚至以他一个华夏军魂的价值观来衡量,有一套好的武技,藏着捏着才是不顾大局耍小气。
让他动容的是,铁擎天的十方斩,将这套武技中的“勇”发挥到了最极致。
就连阿宇自己都从未想到能够这么用。
一直以来,阿宇只认为十方斩只对群攻有功效,小型战斗纯粹是浪费真元,所以三年来他再也没用过十方斩。
可是刚才看到铁擎天使用时,却将所有真元的化成一股“勇气”,锁定敌方,不杀不休。
铁擎天的十方斩,有利有弊。
利处在于双军厮杀时,有很大把握能够冲进敌军丛中一举拿下敌首首级。稍微有点常识的都知道,双军交战时,斩杀敌军首脑无论是在士气上,还是指挥上,都能给予敌军沉痛一击,甚至可以说致命一击。敌军首脑就像一个人的心脏,一个人的头脑,连心脏和头脑都死了,那么军队人数再多,兵力再强,也很难赢得胜利。
从军事角度上讲,这无疑是很大胆的尝试。首先自己身为首领,本就不该扎进敌军堆里,这绝非一个理智的将军应该做的事情,而更像一个昏头莽夫的作为。
但如果能将十方斩练到这种程度的力量和勇气,又何尝不可!
弊端也很明显,太莽夫,太不理智,而且最致命的问题在于,敌人若是不死,哪怕放过一条漏网之鱼,那么这条漏网之鱼就能要了施展者的命!
因为铁擎天把所有真元都用于“勇气”上,他自身正是最脆弱的时刻,全靠真元护体,若遇到个境界相差不大的对手,或者一柄锋利的兵器,轻而易举就能刺破他的防御,而他连一丝的防守都没有,也来不及做出防守。
就像现在,阿宇轻而易举就将他扑到,随时可以刺他一剑!
一旦被近身,铁擎天就成了砧板上的鱼肉。
大开大合的十方斩,毫无用武之地,何况铁擎天为了追求“勇”和杀敌效率,所使用的是一柄出奇钝重的石剑,这样就更加死定了。
如果是阿宇这样使用十方斩的话,一定会在身上配几把匕首,最好配在腰上,比空间戒里取物都更加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