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咖啡情缘(2)(1 / 2)

天堂来信 小静 2249 字 2个月前

第229章咖啡情缘(2)

武莺越讲越兴奋,似乎忘记了目前的所有不快,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

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一个小时,黄妮便打了一个响指,把武莺带回现实中。

醒来后的武莺,情绪似乎好多了。

她的眉眼,灵动的看着周围,想了一会,想起了自己在哪里,面前穿着白大褂的女医生,是谁……

“武莺,刚才我在对你催眠时,与你一起回忆了青少年时期的往事,最后,谈到了大学生活,以及参加咖啡爱好者俱乐部的有趣经历。今天先到这里,过两天,我们再聊,好吗?”黄妮和蔼的说。

“好的。黄医生,我现在感觉心情好多了。谢谢你。”

黄妮按了一下呼叫铃,小华进来把武莺带回病房了。

有些疲惫的黄妮,靠在自己诊室的转椅上,闭目沉思。她把刚才对武莺进行催眠时交流的对话,在脑中进行了回放——

少儿时期,养母不待见小武莺,只重视自己的宝贝儿子。因此,在武莺幼小的心灵里,由于父爱母爱的缺失,导致她十分向往真情爱情。

到了大学,她遇到了许飞,两个人因为共同的爱好——咖啡,而结缘,进而相爱……一直缺少爱的武莺,便一头栽了进去。为了爱,为了家庭,她全力爱着许飞,心甘情愿地为许飞做一切事情。

但与此同时,由于从小爱的缺失,她内心时常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因此,她进一步放低自己,围着许飞转。她以为,只要全身心的奉献了,付出了,爱人就会和自己一样,始终不离不弃,守护这个小家。

殊不知,爱情也是一场男女双方两个人智商情商的比拼和较量。一旦你放弃自尊,放下身段,努力迎合,那么,从一开始,你就已经注定是失败的一方……

想到这里,黄妮眼前又浮现出武莺那张有些衰老的脸庞,那双不忍注视的变形的手!

她以为她是在无私奉献,其实,她在婚姻的角色中,只是担当了一个忠诚的保姆……

她认为她全身心地守护这个家庭,其实,她只是守住了这个家的躯壳,而内容,早就变质……

黄妮的心情很沉重!

对于这个武莺,只能通过慢慢治疗,使她恢复自信,了解到自己的不同凡响的一面,认识到女人心理上独立的重要!

下午的工作,黄妮专程拜访了吴教授。

这次见导师,也是之前预约过的。其目的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汇报自己调研的基本情况,以及写结题报告的提纲。

另一个,就是向导师请教,关于是否扩建医院这个问题。

吴教授老人家的气色不错。

他今天穿了一件中式开衫,脚上蹬了一双老北京棉布鞋。见到黄妮,他很高兴,让座,泡茶,忙的不亦乐乎。

两个人先就家庭成员的情况作了汇报。

原来,吴教授的千金,已经正式确认了法院年轻法官作为自己的未婚夫。准备不日成婚。女儿结婚,是件天大的事,吴教授老人家最近正在为这件事忙碌着呢。就连千金的妈妈,也参与到女儿喜事的忙碌中。不知不觉中,吴教授对前妻,似乎不那么惧怕了。两个人的关系似乎和缓了不少。

“唉,这个人的心境是随着时间和环境在不断变化着的。那时,我看女儿妈妈很不顺眼,时刻提防着她。现在再看她,不就一个慈祥和蔼的老太太吗,没有那么可怕。是我想的太多,顾虑太多了。”吴教授说着,捋了捋自己的头发。

“就是嘛,我一直觉得,您的前妻,是一个很不错的女人,出生好,有教养,长得漂亮,气质独特。即便现在年近六旬,走到外面,在同龄人中,不还是一朵花吗?她很优秀,不是一般女人能够比拟的。特别是那个博士生,更是连她的一个小手指头都比不上!”黄妮不由得为吴教授前妻喊冤。

“行了行了。你又不是她的说客,说这些没用的干什么。”吴教授似乎意识到什么,赶紧转移话题。

“对了,你们家翟军的博士学习之事,落实了没有?”吴教授问。

“已经落实了。翟军带我一起去看过一次剌教授,表明了他想拜剌教授为师的心愿,剌教授已经同意了。不过,也给翟军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求他在一个月里,阅读十几本专业书,并写出阅读感悟。最近,翟军正在加班熬夜的阅读呢。”黄妮报告说。

“那就好。你转告翟军,这些书,一定要认真读,仔细琢磨,写一篇高质量的文章。我是推荐人,希望他不要给我丢脸。”吴教授说。

“好的。吴教授,您放心,我回去一定转告你的要求,并督促他好好学习,优质完成任务。”黄妮说。

接着,她向吴教授汇报调研情况和准备开始写的结题报告提纲……

“还不错,你的思路是清晰的,掌握的素材也是丰富而细致的,典型事例很多。这样,你先按着这个写,有什么问题再找我。”吴教授认真听了黄妮的汇报,还是很满意的。

随后,黄妮便把下一步诊所扩建的想法,和吴教授说了,并介绍了诊所医生们围绕这个重大问题展开讨论,提出的三种不同意见……

“这个嘛,我觉得,诊所医生提的很好,确实存在这些问题。首先,我们要理清思路,扩大规模,是为了什么?如果,是为了进一步获取经济效益,那么,过大的规模,确实不可能带了更大的效益。因为医院扩建后的各项成本也加大了,尤其这不是普通医院,管理成本却是成倍增加。如果是为了进一步扩大社会效益,那么,你就要考虑,连续几年的经济效益缩减,经济压力是否能够承受?如此推导看,单纯扩大规模,并不是最佳选择。其次,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个思路来想问题……”说到这,吴教授停顿了一下。

“换个思路?”黄妮不解。

“是啊,我们可以在诊所规模不扩大的情况下,建立一个心理培训中心,专门培训未来的心理医生和护士。这样,你这个心理诊所,就可以换成心理医院的牌子了。”吴教授也是突发奇想。

“升格成医院?原心理治疗这一块不扩大,只是扩建心理培训……”黄妮问。

“对。”吴教授似乎想法形成了。